第1217集 学堂的新教材(1 / 2)

大秦·楚地民生篇:学堂新声

咸阳学堂的青砖黛瓦浸在晨雾里,檐角铜铃还没被朝阳晒暖,教室里已飘出细碎的翻书声。

新先生周宽捧着厚约三寸的教材,指尖在泛黄的竹简上轻轻摩挲——这不是他月初刚到任时,咸阳学官送来的那套只印着关中律法的薄册,竹简边缘还留着楚地特有的漆色,混着淡淡的松烟墨香。

“都坐好吧。”

周宽将教材放在讲案上,晨光恰好透过窗棂,落在“秦地共学”

四个篆字上。

底下三十多个孩子立刻挺直脊背,有梳着关中髻的稚童,也有扎着楚地双丫髻的小姑娘,其中就有秦斩前几日见过的、攥着楚地童谣书不肯放的男孩小石头。

周宽翻开教材第一卷,声音比往日温和了许多:“今日咱们不学通篇的律法条文,先读一段楚地的《橘颂》。”

他刚念出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”

,小石头就忍不住跟着念,小脸上满是惊喜,其他孩子也好奇地凑过脑袋,盯着竹简上陌生的字句。

“先生,这‘橘树’是什么?”

坐在后排的关中男孩赵虎举着手,他爹是咸阳城外的农夫,只见过麦田里的麦子,从没听过“橘”

周宽没直接回答,反而看向窗边:“谁能说说?”

扎着双丫髻的楚地女孩阿楚立刻站起来,小辫子随着动作晃了晃:“我娘说,楚地的橘树长在江边,秋天会结黄澄澄的果子,甜得能流出蜜!”

她边说边用手比划,像在怀里抱了个大橘子,惹得全班孩子都笑了。

周宽笑着点头,从讲案下拿出一卷画轴展开——那是秦斩特意让人从楚地捎来的《楚地风物图》,上面画着金黄的稻田、翠绿的橘林,还有蜿蜒的云梦泽。

“你们看,”

他指着画轴,“关中的麦田一望无际,楚地的稻田绕着河堤,巴蜀的竹林遮天蔽日,燕地的草原跑着骏马。

咱们大秦的土地上,不止有律法,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风景,不一样的故事。”

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,赵虎凑到画轴前,指着稻田里的鱼:“这是鱼吗?能在田里游?”

阿楚骄傲地说:“当然!

我爷爷种稻时,会在田里放小鱼苗,稻子熟了,鱼也长大了,能做鲜鱼汤!”

周宽趁机翻开教材,指着其中一页:“这就是楚地的‘稻鱼共生’之法,咱们今天就先读这段,再看看关中的耕种术,比一比哪个更有意思。”

读书声从教室里飘出来,不再是往日里单调的律法背诵,而是带着楚地歌谣的婉转,关中童谣的质朴。

秦斩站在窗外的老槐树下,看着孩子们凑在一起讨论画轴的模样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。

突然,系统界面弹出柔和的蓝光,一行行字迹清晰显现:

“多元化教材推广效果评估:

1学生兴趣度:基础值65→当前值95(楚地诗词、风物记载贡献核心增量);

2文化传承度:基础值4o→当前值85(楚地童谣、巴蜀竹艺等地方内容覆盖率达1oo);

3跨地域认知率:基础值2o→当前值78(8o学生能准确描述至少两个外郡特色);

4朝廷决策反馈:已收到丞相府文书,决定于下月起在全国各郡学堂推行‘秦地共学’教材体系。”

秦斩嘴角微微上扬,刚要转身,就听见身后传来轻快的脚步声。

阿禾抱着一叠画纸跑过来,鬓边别着的楚地兰草还带着露水,她把画纸递到秦斩面前,眼睛亮晶晶的:“将军,你看孩子们画的!

刚才课间他们都在画自己家乡的样子,小石头还把楚地的稻田和关中的麦田画在了一起呢!”

秦斩接过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