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o7集 学堂的声音(3 / 7)

/p>

那天上午,学堂的读书声变了样。

不再是“凡盗禾者,笞五十”

的机械重复,而是伴着阿楚的画、秦斩讲的河堤故事。

讲到“市集公平秤”

时,李砚让孩子们轮流扮演商贩和买主,用阿楚从家里带来的小秤练习——小胖墩扮演卖梨的小贩,故意把秤砣往轻了调,阿楚立刻指出:“你这是‘欺市’,律法里说‘凡在市为诈,杖六十’,还要把多收的钱还给买主!”

说得小胖墩红了脸,连忙把秤砣调回原位。

孩子们还把学到的规矩编进了童谣。

阿楚起了个头,其他人跟着唱:“公平秤,要放平,短斤少两可不行;秦律严,民心正,楚地日子亮晶晶……”

歌声飘出学堂,落在路过的张阿伯耳朵里。

老农夫扛着锄头站在门外听了半晌,笑着捋了捋胡子:“这比光念条文强多了,我家那小子,以前连‘稻’字都认不全,现在居然能说出‘护禾’的律法了!”

可平静的日子没持续多久。

七天后,一辆挂着玄鸟旗的马车驶进了寿春,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,在清晨的街道上格外刺耳。

车帘掀开时,督学李大人走了下来——他是廷尉府派来的,专门督查各郡的教学情况,据说去年因为蜀地学堂“教授治水传说过多”

,还撤了一个先生的职。

李大人直奔学堂,进门时正好听见孩子们在唱童谣。

他皱着眉站在门口,等歌声停了,才捏着李砚修改后的教材,指节泛白:“楚地童谣、稻田故事、市集扮演?李砚,你这是在教律法,还是在哄孩子玩?朝廷要的是‘标准化教学’,你把教材改得面目全非,是想抗旨吗?”

李砚的脸瞬间白了,手里的戒尺“当啷”

一声掉在地上。

他想解释,可话到嘴边,却只说出了几个零散的字:“大人,孩子们……孩子们都记住了……”

“记住?”

李大人冷笑一声,目光扫过底下的孩子,最后落在了站在最前排的阿楚身上,“那我就考考你!

‘盗耕他人田者,何罪?’”

阿楚攥着衣角,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。

他想起去年王大叔的事,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