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o7集 学堂的声音(2 / 7)

手里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。

他是三个月前从关中调来的,据说在咸阳的学堂里教了五年律法,可到了楚地,却总觉得手里的戒尺沉得慌。

“将军,昨日您说‘不丢根’,可这大纲是廷尉府定的,若是把楚地的东西加太多,回头督学来查,怕是……”

他的声音越来越小,最后几个字几乎被风吹散。

秦斩把怀里的童谣集放在案上,翻开夹着稻穗标本的那一页。

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,落在“田埂直,水流匀,邻里不争稻鱼分”

的句子上,穗粒的影子在字间晃荡,像是在给句子打拍子。

“李兄,你在关中教律法时,是不是常给孩子们讲‘渭水灌田’的规矩?”

新先生姓李,单名一个“砚”

字,秦斩之前在咸阳见过他几面,知道他是个认死理却心善的人。

李砚愣了愣,点了点头:“是啊,关中缺水,渭水的灌溉规矩是重中之重,孩子们听着家乡的事,记律法就快些。”

“这不就对了?”

秦斩指着那句童谣,“楚地的孩子,生在稻田边,长在河堤旁,你跟他们讲‘凡盗禾者,笞五十’,他们记的是‘笞五十’这三个字;可你要是跟他们讲去年邻村抢水浇田,最后按‘稻鱼共生’的规矩分了水,再也没吵过,他们记的就是‘不抢人禾、不夺人水’的道理——这才是律法的根本。”

阿楚突然举着木炭跑过来,在案上的白纸上又画了几笔:“将军!

我知道!

去年王大叔误种了李婶的田,后来他不仅把多收的稻谷还了回去,还帮李婶修了田埂,李婶说这是‘赎罪’,先生教的律法里,是不是也有‘知错能改,减免罪责’的说法?”

李砚看着纸上的稻田,又低头看了看手里大纲上“邻里纠纷处置”

的条目——上面写着“凡误耕他人田者,需返还所获,若主动补偿,可减罚”

他之前教这句话时,孩子们总是睁着懵懂的眼睛,可现在,看着阿楚的画,听着孩子的话,那些干巴巴的文字突然活了过来。

他伸手摸了摸阿楚的头,指尖触到孩子头上的稻壳,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暖了暖:“你说得对,这就是最实在的律法。”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