‘郡治典范’模板留五成灵活空间,各郡按水土、风俗调整。”
秦斩躬身道,“楚地推行稻鱼共生,关中可试种耐旱麦种,燕地可重畜牧,齐地可兴渔盐。
只要百姓能吃饱、能赚钱、能安心过日子,这就是最好的典范。”
议事厅里静了下来,百官们交头接耳,有的点头,有的皱眉。
秦始皇放下桑椹糕,手指轻轻敲击案几:“朕准了。
秦斩,你牵头修订‘郡治典范’模板,各郡需派吏员赴楚地学习,把楚地的活法,变成天下的活法。”
秦斩心中一松,系统界面弹出金光提示:“‘楚地活典’方案获陛下认可,适配性评分提升至9o,将在全国推广。”
次月,楚地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各郡的吏员。
张阿伯带着他们去稻田,教他们怎么挖鱼道、怎么选稻种;李婶在织坊里开课,教姑娘们怎么绣凤凰纹、怎么把握火候做桑椹糕;素问和阿禾则带着医署的郎中,去乡村医点,教他们识别本地草药、按水土调整药方。
寿春城门的公平秤依旧挂在街口,只是旁边多了一块木牌,写着“各郡计量皆可通,便民为上”
。
织坊的机杼声又响了起来,比往日更热闹,西域的驼铃声顺着驰道传来,带来了更多的订单。
城楼上的风,依旧带着稻香,只是这稻香里,多了几分天下百姓的安心。
秦斩站在城楼上,望着远处的稻田、织坊、市集,系统界面显示着最新的数据:“全国各郡民生指标稳步提升,粮食自给率12o,商贸增3oo,百姓满意度97。”
他想起赴咸阳时,阿禾问他能不能带回来适配楚地的答案,如今看来,他带回来的不仅是答案,更是让天下百姓都能过好日子的活法。
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寿春城里,织坊的凤凰纹锦在风中飘动,像一片片展翅的凤凰;稻田里的稻穗随风摇曳,出沙沙的声响;市集里的叫卖声、孩子们的笑声,混在一起,成了楚地最动听的声音。
秦斩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“郡治典范”
——不是刻在竹简上的死规矩,而是长在土里、活在百姓日子里的烟火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