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王公贵族用的,民间很少见。
庐江的百姓穷,草药都是寻常易得的,若是能做成丸剂,既省了煎药的麻烦,又能让药效保留得更久,倒是个好法子。
“你这想法好。”
素问眼里亮了亮,放下戥子走到药架前,指尖划过一排排药罐,“治疗风寒咳嗽,紫苏、杏仁、甘草是主药,再加上陈皮理气,生姜驱寒,这些都是温性的草药,味道不算苦,用蜂蜜调和,既能掩盖药味,又能润肺。
咱们今天就试试。”
阿禾顿时来了精神,连忙把木盘里的药倒回药臼,挽起袖子就要磨药。
素问笑着按住他的手:“别急,磨药得有章法。
杏仁要先去皮尖,不然有小毒;甘草要切成薄片,磨出来的粉才细。
你先去把昨天采的新鲜紫苏挑拣干净,我去灶房烧些热水,把蜂蜜化开。”
院子里的阳光渐渐升高,透过药圃里的桔梗花,洒下细碎的光斑。
阿禾坐在石阶上,手里拿着一束紫苏,仔细地把黄的叶子挑出来,心里满是期待——若是这丸剂能做成功,往后百姓们看病就方便多了。
二、深山采药遇波折
要做丸剂,草药的新鲜度最是关键。
素问清点了一下药架,现陈皮和生姜的存量还够,但紫苏和杏仁不多了,尤其是紫苏,新鲜的比晒干的药效更好。
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素问就带着阿禾背上竹篓,往庐江深处的白云山去了。
白云山多雾,清晨的雾气像轻纱一样裹着山林,脚下的石子路又湿又滑。
阿禾背着竹篓,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探路,时不时回头叮嘱:“先生,您慢些走,前面有块青苔石,我昨天来的时候差点滑倒。”
素问走在后面,手里拿着一本药书,时不时停下来辨认路边的草药:“你看这株车前草,叶子大而圆,是清热利尿的好药,要是遇到水肿的病人,用它熬水喝很管用。
还有那丛紫花地丁,能治疮痈,下次遇到村民长了疔疮,就采这个回去。”
阿禾听得认真,把每一种草药的样子都记在心里。
他知道,先生教他的不只是认药,更是怎么用最便宜的草药,治百姓最常见的病。
庐江的百姓苦,小病小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