篓,进山采青蒿——他们按照素问画的青蒿图,在山里仔细寻找,遇到不认识的,就立刻派人回来问,生怕采错了。
可问题还是出现了。
山里的青蒿虽然多,但士兵们大多不认识草药,采回来的青蒿里,混了不少长得相似的杂草,需要筛选;而且流民棚里的病人越来越多,现有的青蒿很快就用完了,从其他郡调运的药材还在路上,根本不够用。
“先生,青蒿不够了!”
春桃拿着空了的药筐,急得眼圈红,“刚才又送来了十个病人,已经没有青蒿配药了!”
素问的心里也很着急,她走到药筐旁,看着里面仅剩的一点青蒿,又看了看外面排队等着配药的病人,眉头拧得更紧了。
阿禾站在一旁,看着素问焦急的样子,心里也跟着慌,他突然想起前几天上山采药时,在山涧旁看到过一大片青蒿,当时他还问过素问,那片青蒿长得格外茂盛,是不是药效更好。
“先生!”
阿禾突然开口,“前几天我和您上山,在山涧旁看到过一大片青蒿,长得特别好,咱们可以去那里采!”
素问眼睛一亮:“对!
我怎么忘了!
那片青蒿长在湿地上,光照充足,药效肯定好!
阿禾,你还记得具体位置吗?”
“记得!”
阿禾用力点头,“从医署往东南走,过了三道山梁,有一条山涧,青蒿就长在山涧两边!”
“好!”
素问立刻对春桃说:“春桃,你继续在这里照看病人,我和阿禾去采青蒿,很快就回来!”
她又对赶来送水的士兵说:“麻烦你告诉秦将军,我们去东南山涧采青蒿,让他派几个认识路的士兵过来帮忙!”
士兵立刻跑去找秦斩,素问则和阿禾拿起竹篓、镰刀,往东南山涧赶去。
两人跑得很快,山路崎岖,阿禾却一点也不觉得累,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快点采到青蒿,回去给病人治病。
到了山涧旁,果然看到一大片青蒿,长得比其他地方的都要茂盛,绿油油的,在阳光下泛着光。
“先生,就是这里!”
阿禾指着青蒿,兴奋地说。
素问蹲下身,摘了一片青蒿叶,闻了闻,气味浓郁,药效确实好。
“开始采吧,注意别把根拔了,留着根,下次还能长。”
她说着,拿起镰刀,开始收割青蒿。
阿禾也跟着拿起镰刀,小心翼翼地收割着,把青蒿整齐地放进竹篓里。
没过多久,秦斩派的士兵也赶来了,一共五个,都是本地人,认识草药。
他们看到这么多青蒿,也很开心,立刻加入了收割的队伍。
几个人分工合作,有的收割,有的整理,有的往竹篓里装,很快就采满了十几个竹篓。
“差不多了,咱们回去!”
素问看了看天色,太阳已经偏西,得赶紧回去给病人配药。
几人背着竹篓,往医署赶去,士兵们主动帮阿禾背了一个竹篓,阿禾却不肯,坚持自己背:“我能行,先生说过,医者要能吃苦!”
回到医署时,天色已经有些暗了。
秦斩正在医署门口等着,看到他们回来,立刻迎上去:“怎么样?采到了吗?”
“采到了,足够用几天了!”
素问笑着说,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士兵们把青蒿卸下来,春桃立刻过来帮忙,把青蒿分类、清洗,准备阴干。
素问则立刻走进隔离棚,给病人配药,阿禾跟着她,帮忙煎药、喂药。
秦斩看着忙碌的众人,又看了看外面渐渐安静下来的病人,心里也松了口气——他知道,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抗疫之战,他们已经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。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