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97集 家书传讯齐地新貌(1 / 5)

青芽渡远信

邯郸的初夏总裹着一层温软的风,风里掺着药田的气息——金银花刚谢了头茬,余韵还绕在枝叶间,新栽的板蓝根冒出浅绿的芽尖,沾着晨露时,像撒了满地碎玉。

素问刚在药田边指导学徒辨认蚜虫,就见城门口的驿卒牵着匹汗津津的马过来,马背上搭着个粗布囊,囊口露出半截染了尘土的竹简。

“是齐地来的信,”

驿卒抹了把额角的汗,把布囊递过来,“那信使说,是十多位农人联名写的,特意嘱咐要亲手交给姑娘。”

素问指尖触到布囊时,还能感觉到里面竹简的凉意,像是带着齐地海边的风。

她抱着布囊往传习所走,脚步比往日略快些——自那十名齐国农人三月期满归去,已有两月,她时常想起他们临走时塞在行囊里的芝麻种,还有篝火边混着齐语的歌声。

传习所的院角种着株皂角树,浓荫正好盖住石桌。

素问解开布囊,倒出里面的东西:一卷用麻绳捆着的竹简,还有一张叠得整齐的麻布,麻布上用炭笔细细画着图样。

她先展开麻布,指尖顺着炭笔的线条摩挲——画的是一片药田,田埂划得笔直,像用尺子量过似的,几条沟渠纵横交错,把田地分成方方正正的小块,每块地里都画着小小的绿芽,最边角处,画了个圆乎乎的笑脸,嘴角翘得老高,连眼睛都画成了弯月。

“这是齐地的药田吧?”

身后传来脚步声,是李伯扛着锄头回来,见素问对着麻布出神,凑过来一看就笑了,“你瞧这田埂,比咱赵地的还齐整,定是那几个齐人干的——他们在这儿时,就总蹲在田边量来量去。”

素问笑着点头,拿起竹简,解开麻绳。

竹简是新削的,还带着竹青的气息,上面的字是用毛笔写的,墨迹有些晕染,像是写信时手有些抖。

她清了清嗓子,慢慢读起来:

“素问姑娘亲启:自邯郸归齐,已两月有余。

我们按姑娘所授之法,在海边选了百亩地,先翻土晒了十日,又用海水煮盐的废料掺了粪肥,改良了盐碱。

三月里带回来的种子,甘草、板蓝根、枸杞,都种下去了。

如今枸杞已冒出新芽,嫩得能掐出水来;板蓝根的叶尖也钻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