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98集 盐药互市渐成规模(1 / 5)

邯郸东门互市记

初秋的晨光刚漫过邯郸东门的城楼,露水还凝在城根的衰草上,便听得远处传来车轮碾过土道的“轱辘”

声——那是齐地商队的盐车到了。

领头的商队伙计扯着嗓子喊了声“让让咯”

,惊醒了蹲在城门洞下打盹的乞丐,也让守城门的兵卒直起了腰。

每月初一,这东门的空地总要这般热闹起来,赵齐两地的人踩着露水来,踏着夕阳走,把雪白的海盐、带着海腥的鱼干、捆扎整齐的药材、刚碾好的新麦,都堆在这方空地上,凑成满市的烟火气。

素问今日没穿平日里的素色布衫,换了件浅褐的短打,袖口挽到小臂,方便走动。

她挎着个竹篮,里头放着几张记录药材药性的竹简,打算趁市集热闹,看看新到的齐地海货,也瞧瞧赵地药农的收成。

刚走到城门内,就被一股混着咸鲜与药香的气息裹住——左手边的摊位上,齐地的盐商正掀开粗布帘,露出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海盐,雪白细腻,像刚落的新雪,比赵地寻常的井盐亮堂多了;右手边的药农则蹲在地上,把晒干的枸杞、甘草分门别类摆进竹簸箕,每一份都用红绳捆着,上面还挂着小木牌,写着“产自洺水畔”

“晒足二十日”

“素问姑娘来啦!”

卖枸杞的药农老李头先瞧见了她,忙直起身招呼,“今日新到的枸杞,你瞧瞧这成色,比上月的还饱满。”

素问走过去,捏起一颗枸杞放进嘴里,清甜中带着点微酸,是上好的品相。

她笑着点头:“李伯,给我称两斤,我拿回去给传习所的学徒泡水喝。”

正说着,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,围了不少人,隐约有人喊“这咸当归可真稀罕”

她好奇地走过去,挤开人群,瞧见摊位后站着个穿齐地服饰的中年汉子,个子高大,皮肤是海边人特有的黝黑,正拿着一块暗红的当归,给围观众人讲解:“诸位瞧瞧,这是用咱齐地的海盐腌的当归,切开来里头润得很,不像干当归那样容易碎。

咱海边人都知道,海盐能防腐,我想着赵地药材多,可长途运到齐地容易坏,就试着用海盐腌了些,没想到在这儿倒受欢迎。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