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83集 药材出口互通有无(2 / 4)

吟片刻道:“沈掌柜的诚意我懂,但赵地药材不能一次抽走太多——邯郸周边的防疫棚还等着药材,传习所的学徒也要用药材练手。

不如这样,每月我给你二十车混合药材,你给我三十车海盐、十匹丝绸,按月交割,如何?”

她顿了顿,目光落在沈仲山腰间的药锄纹样上:“另外我有个提议,你派齐国药农来学种植,我派医官去教药材辨识,这样既能保证你收到的都是真药,也能让更多人用上好药材。”

沈仲山闻言,当即拍着大腿应下来:“姑娘考虑得比我周全!

咱们今天就立契书,明日就交割第一批货!”

第二天清晨,漳水码头热闹得像过节。

赵地的药农们扛着竹筐往船上搬,每只筐上都贴着块红漆木牌,刻着“赵地正药”

四个字,背面还标着采收日期——这是素问特意让人做的,怕有假药混进去。

齐国的商人们则把海盐卸上岸,雪白的盐粒堆成小山,阳光一照则把海盐卸上岸,雪白的盐粒堆成小山,阳光一照,晃得人睁不开眼;丝绸展开时,风一吹就像流水般荡开,引得围观的百姓阵阵惊呼。

“这盐比以前买的细多了!”

一个提着陶罐的老妇,用手指捻海盐,笑着对身旁的妇人说,“用这盐腌芥菜,肯定比往年鲜!”

“你看这粉绸子,给我家闺女做件襦裙,保管比别家姑娘好看!”

另一个妇人捧着匹丝绸,脸上的笑都收不住。

素问站在码头的高台上,看着这热闹的景象,指尖划过《赵地药材全谱》里新添的“海盐药用”

条目。

昨天沈仲山说,齐国海盐除了吃,还能外敷止血,她当即让学徒记下来,打算试试用海盐配草药治外伤。

第一批药材运到临淄时,正巧赶上当地闹痢疾。

沈仲山没敢耽搁,立刻把赵地的黄连送到城里的医馆。

医官按方煎药,患者喝了三天,痢疾就止住了。

“这赵地黄连真神!”

一个刚痊愈的老者,捧着空药碗对医官说,“前天我还上吐下泻,走不动路,喝了两剂药就好了!”

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,很快传遍了临淄城。

百姓们都往沈仲山的药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