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61集 医署分号惠及乡县(1 / 5)

分署风云:漳水两岸草木香

邯郸医署的铜铃在晨雾中第三次响起时,素问正对着案上堆积的竹简皱眉。

那些竹简上密密麻麻写着求医人的姓名与籍贯,武安、临漳的地名反复出现,墨迹旁还画着简陋的路线图——有的来自百里外的山村,有的渡了三次漳水,最长的跋涉了整整六日。

“李伯,你看这些。”

素问将竹简推过去,指尖点在“武安·王家庄”

的字样上,“前日来的老妇,为治咳喘在途中晕倒两次;还有临漳的孩童,疹子拖成了重症才到邯郸。”

李伯花白的胡须动了动,接过竹简翻了几页,重重叹了口气:“医署的药汤熬得再快,也赶不上百姓赶路的脚程。

可建分署不是小事,木料、工匠、懂行的人手,哪一样都缺。”

话音未落,院外传来马蹄声。

巨鹿守将的亲兵翻身下马,捧着一封红漆信函进门:“素问姑娘,守将听闻百姓求医之苦,特拨三十方上好木料,再调二十名工匠,愿助姑娘建分署。”

素问眼中一亮,与李伯对视一眼,当即拍板:“事不宜迟!

武安临漳各设一处,派传习所最拔尖的两名学徒主持——武安派沉稳的陈墨,临漳派心思细的柳芽。”

三日后,陈墨与柳芽带着十名学徒、两车药材启程。

素问亲自送到漳水畔,将两本《赵地药材全谱》副本交给他们:“武安多山,风寒、外伤常见,备足紫苏、续骨草;临漳靠水,湿热、痢疾多,黄连、马齿苋不可少。

遇事拿不准,就看图谱后附的应急方案,我十日便去巡查一次。”

陈墨将图谱揣进怀中,郑重行礼:“先生放心,弟子定不辱使命。”

柳芽则攥着药箱带子,声音清亮:“定让两地百姓不用再受奔波之苦。”

漳水悠悠,载着建署的队伍向东而去。

邯郸医署内,素问并未停歇,一面让王二柱统计药材储备,一面画了分署的布局图——前堂诊病,后堂制药,侧院设隔离棚,后院留作药圃,连晾晒药材的竹架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
十日光阴转瞬即逝。

素问带着两名医官赶往武安,刚过漳水西岸,就见路边有百姓背着竹筐赶路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