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的文化里,能量不会“守恒”
在固定的系统里,而是会不断流动、转化,最终回归宇宙,再以新的形式被吸收。
“消失”
这个词,在硅基族的语境里等同于“否定能量的循环性”
,是对他们认知体系的挑战。
“抱歉,是我用错了词。”
林野立刻暂停演示,大脑飞运转,试图找到既能准确表达理论,又不违背硅基族文化的表述,“应该说,能量会从一种形式,变成另一种形式,就像你们身体里的星能,转化成光纹传递信息,或者转化成力量移动,最终会变成星尘回到宇宙,再被新的生命吸收——这就是能量不会‘消失’,而是一直在‘旅行’。”
他特意用了“旅行”
这个词,还在能量幕上画出能量从晶体到星尘,再到新晶体的循环路线。
岩的深灰色纹路慢慢变浅,光纹也恢复了平稳,可林野能感觉到,还有几个学员的光纹里藏着“不确定”
——他的解释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,但本质上还是用人类的语言逻辑,去套硅基族的认知体系,就像把圆形的积木硬塞进方形的卡槽。
真正的阻碍在一周后的实践课上达到了顶峰。
那天要教的是“能量信号传递”
,林野设计的练习是让硅基族学员两两一组,用学到的通用语震动频率,传递“危险”
“安全”
“需要帮助”
三个基础信号。
人类的教学逻辑里,“练习”
是通过重复巩固知识,可硅基族的文化里,“能量信号”
是关乎生存的重要信息,从来没有“练习”
的概念——在他们的聚居地,只有真正遇到危险时,才会传递“危险”
信号,随意传递会被视为“对生命的不尊重”
。
所以当林野让第一组学员开始练习时,两个硅基族学员只是站在原地,晶体表面的光纹变得僵硬——那是“抗拒”
的信号。
助教苏晓以为他们没听懂,上前想再演示一遍,可刚靠近,其中一个名叫“沫”
的学员突然向后退了一步,晶体表面爆出刺眼的白光——那是硅基族的“警告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