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对苏文清说:“既已备好,便开典吧,莫让孩子们等急了。”
苏文清应了声,转身对身后的执事点头。
片刻后,编钟声在院中响起,清脆的声响穿透晨雾,学子们按着辈分排着队,缓步走向礼台。
为的是年过弱冠的老生,身着青布长衫,腰束布带;后面跟着的少年们,虽衣着朴素,却个个身姿挺拔,眼神里满是期待。
礼台设在书院正厅前的广场上,台前摆着三张案几,中间一张铺着明黄缎布,正是用来放御赐匾额的。
周彦昌走上礼台左侧的位置,苏文清站在右侧,待学子们尽数站定,执事高声唱喏:“青云书院开学大典,始!”
先是祭孔仪式,苏文清捧着香烛走向正厅中的孔子画像,三拜九叩后,将香烛插入香炉。
青烟袅袅升起,学子们跟着躬身行礼,动作整齐划一。
周彦昌站在一旁看着,眼中闪过一丝动容——他去过不少官办书院,这般郑重又真诚的祭孔仪式,倒是少见。
祭孔毕,便到了赐匾环节。
两个内侍捧着匾额走到礼台中央,周彦昌上前一步,亲手揭开红绸。
刹那间,阳光洒在匾额上,“崇文兴教”
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,笔法浑厚有力,正是当今圣上的御笔。
台下学子们见状,齐齐出一声惊叹,随即纷纷跪地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周彦昌待众人起身,拿起案上的圣旨,展开读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青云书院兴办十载,育寒门子弟数百,学风清正,堪为表率。
今赐匾额‘崇文兴教’,望苏文清率全体师生,恪守初心,培育栋梁,以助社稷……”
圣旨读罢,苏文清再次跪地接旨,双手接过那方匾额时,只觉分量沉甸甸的——这不仅是块楠木匾额,更是朝廷对青云书院的认可,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希望。
他起身时,眼角有些湿润,对着周彦昌深施一礼:“苏某定不辱陛下所托!”
周彦昌笑着扶起他,转头对台下的学子们说:“你们能在青云书院求学,是天大的福气。
陛下虽在宫中,却时刻记挂着天下学子,今日这匾额,既是赐给书院的,也是赐给你们每一个人的。
若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