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能勤勉读书,将来考中功名,便是对陛下、对书院最好的回报。”
台下的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,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少年高声道:“请大人放心!
我等定当不负陛下厚望,不负先生教诲!”
话音落,其他学子也跟着附和,声音响彻云霄,连院外的梧桐叶都被震得轻轻颤动。
周彦昌见状十分欣慰,又与苏文清说了些鼓励的话,便提出要参观书院。
苏文清连忙引路,带着他穿过连廊,来到藏书楼。
楼内书架林立,摆满了各类典籍,既有朝廷颁下的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也有苏文清四处寻访来的孤本。
周彦昌随手抽出一本,见书页上满是学子们的批注,字迹工整,忍不住赞道:“苏院长,你这藏书楼虽不及国子监恢弘,却比国子监多了几分生气。”
“大人过奖了,”
苏文清笑道,“寒门学子读书不易,每一本书都当珍宝,自然会用心批注。”
两人正说着,阿砚忽然跑进来,神色有些慌张:“先生,周大人,外面来了个老农,说要找他儿子,还说……还说要让他儿子回家种地。”
苏文清一愣,周彦昌也皱起眉:“开学大典之日,怎会有老农来闹事?走,去看看。”
两人快步走出藏书楼,只见礼台旁围了一圈人,中间站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老农,手里攥着个布包,身旁站着个少年,正是今年刚入学的学子李三郎。
李三郎低着头,眼圈通红,双手紧紧攥着衣角。
“三郎,你跟俺回家!”
老农见苏文清过来,上前一步,声音带着哭腔,“家里的地不能没人种,你娘还卧病在床,你读这书有啥用?不如回家帮俺干活!”
“爹,俺不回去!”
李三郎猛地抬起头,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,“先生说俺读书有天赋,只要好好学,将来能考功名,能给娘治病!
俺不种地,俺要读书!”
老农气得浑身抖,抬手就要打他,苏文清连忙拦住:“老丈,有话好好说,别打孩子。”
周彦昌也走上前,打量着老农:“老丈,你可知这孩子为何不愿跟你回家?”
老农叹了口气,眼圈也红了:“大人,俺知道读书好,可家里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