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启三年初秋,晨光刚漫过青云书院的飞檐翘角,院外的青石路上已响起错落的脚步声。
苏文清站在藏书楼前的银杏树下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半块残墨,目光掠过院中忙碌的人群——执事们正将朱红绸布覆在新筑的礼台上,学徒们捧着青瓷礼器穿梭,连廊下悬着的“青云书院”
旧木匾,都被擦拭得泛出温润的光。
“先生,时辰快到了,国子监的仪仗该过石桥了。”
学徒阿砚跑过来,额角沾着细汗,手里攥着份烫金的请柬,“按您昨儿定的章程,学子们已在泮池边列好队,只等钦差大人来。”
苏文清点点头,理了理身上的素色锦袍。
这青云书院是他十年前在废墟上重建的,初时只有三间破屋、二十来个寒门子弟,如今竟能惊动朝廷派钦差来赐匾额,连他自己都觉得像场梦。
正想着,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,伴着铜锣轻响,阿砚眼尖,指着东边的石桥喊:“来了!
是钦差的仪仗!”
苏文清快步迎出去,只见一队身着绯色官服的侍卫开路,中间一顶八抬大轿缓缓行来,轿旁跟着几位穿青袍的国子监官员,为那人面白无须,正是当朝礼部侍郎周彦昌。
待轿停稳,周彦昌跨步下轿,目光扫过书院门庭,脸上露出几分赞许:“苏院长,久仰青云书院学风醇厚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“周大人谬赞,”
苏文清拱手行礼,“书院能有今日,全赖朝廷扶持。
大人一路劳顿,快请入内歇息。”
周彦昌却摆了摆手,指了指轿后跟着的两个内侍:“陛下念及书院培育人才,特赐‘崇文兴教’匾额一方,今日开学大典,正好当着全体学子的面授予你,也好激励他们勤勉向学。”
说话间,两个内侍已捧着一方红绸裹着的匾额走上前,那匾额材质似是上等楠木,边角雕刻着缠枝莲纹,虽隔着绸布,仍能看出规制不凡。
苏文清心中一热,忙躬身道:“臣代青云书院全体师生,谢陛下隆恩!”
此时泮池边的学子们已按捺不住好奇,纷纷踮着脚张望,见钦差大人要亲自赐匾,更是鸦雀无声,连风吹过荷叶的声音都清晰可闻。
周彦昌见状,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