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o集 长远规划秦斩素问定医馆百年计(4 / 6)

好坏,都按合约价收。

这样药农们有了保障,就愿意多种药材,咱们也能多一条药材来源,就算自己的药田减产,也不愁断供。”

苏素问听得连连点头,当即在“人才计”

下面写下“药材计”

,又在旁边注上“药田自种+药农签约”

,字迹清晰,一目了然。

她放下笔,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腕,目光又落回账册上,忽然想起前几日收到的一封书信——是邻县一位老大夫写来的,说听病患提起济世堂能治肺痨,想借些医案参考。

“除了人才和药材,医馆的‘声誉计’也得抓。”

苏素问重新拿起笔,在“药材计”

下面添了三个字,“咱们之前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,比如去年冬天治好的那个肺痨病人,还有前年治好的那个小儿麻痹症患儿,可外乡知道的人不多。

不如每季度办一次‘义诊’,带着大夫、药童去周边的州县、村子,给百姓免费看病、赠药,同时跟当地的药铺、乡绅打交道,宣传济世堂的医术。”

她又想了想,补充道:“再编一本《济世医案》,把咱们治好的典型病例记下来,详细写病因、诊脉结果、药方、调理方法,印成书送给其他医馆、药行,还有当地的乡绅、秀才。

一来能跟同行交流医术,二来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济世堂的本事,让百姓生病时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咱们这儿。”

秦斩端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,润了润嗓子,语气忽然变得郑重:“还有‘传承计’。

素问,咱们俩今年都快四十了,总有老得拿不动针、开不了方的一天,济世堂不能只靠你我。

等再过十年,咱们培养的第一批学徒也该能独当一面了,到时候要从他们中选品行好、医术高、心里装着百姓的人当馆主,不能选那些只想着赚钱的。”

他看着苏素问的眼睛,一字一句地说:“还得立个‘济世堂规’,把‘救死扶伤、不谋私利’的规矩写下来,刻在堂前的石碑上。

比如看病不分贫富,有钱的收诊金,没钱的可以用粮食、布匹抵;比如药材绝不以次充好,绝不卖假药;比如大夫不能收病患的红包。

这些规矩要一代代传下去,不管将来谁当馆主,都不能改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