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o集 长远规划秦斩素问定医馆百年计(2 / 6)

地走下去,走得远些。”

秦斩颔,顺手拎过一把木椅坐在她对面。

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宣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像撒了把金粉。

他看着那片光亮,忽然想起前几日去邻县采买药材的见闻,开口道:“我前日去清河县买川贝,见那边的‘仁心堂’开了家分号,门庭若市。

更有意思的是,他们后院设了个‘药童学堂’,专门招些穷苦人家的孩子,教他们认药、辨药、煎药,管吃管住,学好了就留在医馆当伙计,若是脑子灵、肯吃苦,还能跟着大夫学医。”

“药童学堂?”

苏素问的眼睛瞬间亮了,竹笔在纸上轻轻一点,落下个墨点,像颗刚芽的种子。

“这个法子好!

咱们济世堂周围的巷子里,有不少孤儿,还有些农户家的孩子,因为去年秋收不好,交不起束修,只能在家帮着放牛、喂猪。

若是能把他们招进来,教他们一门手艺,既能解了咱们人手短缺的困局,也算是积德行善,比单纯施粥、赠药更实在。”

两人越说越投机,苏素问当即在宣纸顶端写下“人才计”

三个大字,笔锋遒劲,带着几分决断。

她又将这三个字圈起来,分了两栏,一笔一划地写:“其一,招十岁以上、品行端正的孩子入堂,不分男女——前几日王婶还跟我说,她邻居家的姑娘阿桃,才十二岁就会帮着娘熬药,心思细得很。

这些孩子上午学《本草纲目》《伤寒论》的基础,先背熟常用药材的性味归经,下午就跟着药工去后院认药、晒药、煎药,咱们管吃管住,每月再给他们些补贴,让他们能攒点钱,给家里寄去。”

秦斩凑过去看,手指点了点“上午学医书”

那栏,补充道:“还得请个先生专门教孩子们读书识字。

不然连医书里的字都认不全,怎么背性味归经?我认识一位老秀才,姓周,前几年因为得罪了知府,被罢了官,如今隐居在城郊的破庙里,靠抄书度日。

这位周先生为人正直,学问也好,去年我还请他帮着抄过医案。

我去请他来当先生,许他每月二两银子,再管三餐,他应当会应。”

苏素问笑着点头:“有周先生教识字,再让李大夫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