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术与自己的经验结合,想要编纂出一本惠及后世的医书。
他走上前,轻轻拍了拍她的肩:“放心,不管是收集资料,还是联络刊印,我都会帮你安排妥当。
这本医书,定会成为大秦医者的宝典。”
素问抬头看向秦斩,眼中满是感激:“有你帮忙,我心里踏实多了。
只是编纂医书并非易事,怕是要耗费不少时日。”
“无妨。”
秦斩拿起案边的姜汤递到她手中,“好事多磨。
等医书编成那天,我们就把它送到咸阳宫,让陛下御笔题字,再刊印千册,送到大秦的每一座城池。
到那时,扁鹊先生的遗志,才算真正实现了。”
素问接过姜汤,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。
她低头看向案上的手记与册子,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不再沉重。
窗外的阳光越明媚,照在满是字迹的纸页上,仿佛预示着这本医书将照亮无数医者的道路,也将让扁鹊的医术在大秦的土地上,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济世医馆变得格外忙碌。
秦斩派人走遍大秦各地,收集药材产地的资料;素问则每天沉浸在手记与临床记录中,逐字逐句地批注、整理;青禾与墨砚等弟子则负责核对案例、抄写文稿,偶尔还会提出自己的见解。
有时遇到疑难之处,素问会召集弟子们一起讨论,将不同的治疗思路都记录下来,以备后续修订。
一日午后,素问正在整理“儿科病症”
卷,忽然现手记中关于“小儿夜啼”
的记载只有一句“取灯芯草煮水饮之”
,便叫来青禾:“去年我们治过一个夜啼的孩童,用灯芯草水无效,后来现他是因‘心经有热’,加了莲子心才好。
你把那个案例找出来,详细写在批注里,再补充‘心经有热’的辨证方法。”
青禾很快找来案例记录,看着上面详细的脉诊、舌诊描述,忍不住感叹:“先生,您当时怎么知道那孩子是心经有热的?我记得当时他除了夜啼,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啊。”
素问指着案例中的“舌尖红、脉细数”
字样,耐心解释:“这就是望诊与脉诊的重要性。
小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