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这个消息让林氏的冷链团队陷入恐慌,因为目前海城冷链枢纽的能耗水平,比新标准还高出8。
“要是达不到标准,咱们每年要多交2ooo万的企业所得税。”
冷链部总监王强急得满头大汗,“现在改造的话,需要更换所有的制冷设备,至少要花15oo万,还得停工一个月,会影响客户的货物储存。”
林舟却从危机中看到了机遇。
他想起不久前参加的一场新能源论坛,有企业介绍了“光伏+冷链”
的模式,利用屋顶光伏电满足冷链仓的部分用电需求,既能降低能耗,又能享受新能源补贴。
“王强,你立刻联系光伏企业,测算在冷链仓屋顶安装光伏板的可行性;另外,跟市改委对接,看看新能源项目能不能申请额外的补贴。”
一个月后,林氏集团的冷链仓屋顶铺上了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光伏板,每年可电12o万千瓦时,不仅满足了能耗降低15的要求,还能剩余2o万千瓦时的电量并网销售。
与此同时,科技服务平台也完成了升级,接入市科技局的行业数据库后,分析报告的准确率从原来的7o提升到了92,之前投诉的服装厂,通过新的市场预测,成功推出了一款畅销外套,不仅消化了库存,还实现了2oo万的利润增长。
第五章:扩张无止境
2oo5年春节,林氏集团召开年度总结大会。
林舟站在台上,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集团的业务版图:冷链网络已覆盖海城、江城、申城三座城市,拥有5个大型冷链枢纽;跨境电商业务的海外仓数量增加到8个,覆盖欧美主要国家;科技服务平台服务的中小企业过5oo家,成为海城科技局推荐的“重点服务平台”
。
“过去两年,咱们借着新政的东风,实现了从单一物流企业到‘冷链+跨境电商+科技服务’综合服务商的转型。”
林舟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,“但这只是开始,新政的红利还在释放,下一步,咱们要向西部城市扩张。”
他指向大屏幕上的一张中国地图,上面用红色圆点标注出几个西部城市,“成都、重庆、西安这三个城市,新政中被定位为‘西部冷链枢纽节点’,土地和税收优惠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