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修堤,活活被洪水卷走了!”
骂声、啐声此起彼伏,周显之缩着脖子,不敢抬头——他这才看清,那些往日里捧着银票巴结他的官员,此刻都躲在衙门的影壁后,连半个脑袋都不敢露。
文华殿内,檀香袅袅,天启帝捏着御史台递来的奏折,指节泛白。
奏折上贴着一张纸,写着周显之贪墨的明细:黄河工银九十万两,苏州府同知官职二十万两,松江府通判官职十八万两……每一笔都标着日期和经手人。
站在一旁的户部尚书徐景明,一身藏青色官袍,腰杆挺得笔直。
“徐爱卿,”
天启帝把奏折拍在案上,声音里满是怒意,“去年黄河决堤,三个州县被淹,百姓流离失所,朕拨下去的赈灾银,竟还有一半没到百姓手里!
若不是你们新政派盯着周显之不放,朕还要被这些蛀虫蒙在鼓里多久?”
徐景明躬身行礼,语气沉稳:“陛下,旧党把持朝政多年,官吏贪腐已成顽疾。
新政要推,必先整顿吏治,否则清查国库是虚的,改革税赋也是虚的。
此次能拿下周显之,全靠陛下准臣启用御史台巡查地方,又让沈佥事带锦衣卫核查,才拿到了实证。”
徐景明口中的“新政”
,是天启帝登基后,他联合翰林院编修林文彦、顺天府尹赵承业等人提出的。
核心就三件事:一是整顿吏治,清查贪腐;二是清查国库,追讨亏空;三是改革税赋,推行“摊丁入亩”
。
可这两年,新政处处碰壁——去年徐景明提出清查地方藩库,张敬之一句“惊扰地方,恐生民怨”
,就把奏折压了下去;今年初想推“摊丁入亩”
,旧党官员又联名上书,说此举“违背祖制,动摇国本”
。
周显之落网的消息传到张敬之府中时,张敬之正在书房和礼部尚书李嵩、工部尚书王崇文议事。
听到消息,张敬之手里的紫砂茶杯“哐当”
一声摔在地上,茶水顺着桌缝流到地上,浸湿了他的朝靴。
“陛下这是何意?周显之是我的门生,查他,就是打我的脸!”
李嵩连忙上前,捡起地上的茶杯碎片,低声劝道:“辅大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