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抬眼,只见黑风口的山口处,影影绰绰立着些人影。
他心里一紧,握紧了腰间的短刀——这荒郊野岭,要么是马匪,要么是巡逻的兵卒,都不是善茬。
王奎却松了口气:“是于阗的人!
你看他们头上的毡帽!”
果然,那些人影渐渐走近,头上都戴着尖顶毡帽,正是于阗国的商旅打扮。
为的是个高鼻梁的中年男人,看到李砚之腰间的玉佩,突然翻身下马,用生硬的汉话喊道:“李东家!
我是于阗王派来的向导,名叫阿吉木!”
李砚之勒住马,有些意外。
他原以为于阗王的承诺不过是场交易,没想到真会派人来接应。
“王子殿下说,您带的丝绸,在波斯能换十车香料。”
阿吉木笑着上前,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,“但要走更快的路,得穿过这片戈壁,沿着塔里木河走。”
王奎在一旁低声道:“塔里木河沿岸有沙暴,去年就埋了一支商队。”
“今年不会。”
阿吉木从怀里掏出个皮囊,倒出些黑色的粉末,“这是我们的祭司求来的‘风引’,撒在驼铃上,沙暴会绕着走。”
李砚之看着那些粉末,又看了看阿吉木真诚的眼睛。
他想起去年在敦煌,于阗王子握着他的手说:“汉人有句话,‘要想富,先修路’。
我们西域人,也想有一条能走到底的路。”
“那就走塔里木河。”
他拍了拍阿吉木的肩膀,“让伙计们把‘风引’挂上。”
驼队重新出时,铃铛声里多了些细碎的响动。
阿吉木走在最前面,用胡语唱着古老的歌谣。
李砚之跟在后面,望着远处渐渐露出轮廓的雪山,突然觉得喉咙里的麦饼没那么难咽了。
走了约莫三天,前面出现了一片绿洲。
几个穿着胡服的牧民正在河边打水,看到驼队,都欢呼着跑了过来。
阿吉木笑着解释:“这是且末国的牧民,他们听说有长安来的商队,特意在这里等着。”
一个胡子花白的老牧民捧着一碗羊奶走过来,用汉话断断续续地说:“李东家……我们有玉……换丝绸……”
李砚之接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