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5集 立碑为界(2 / 2)

赵家的,哪段是张家的。

终于到了地方。

赵德山放下石碑,喘了口气。

这里是当年那棵老柳树的位置,如今只剩下个浅浅的土坑,坑里积着雨水,映着天上的云彩。

他蹲下身,用手扒开表层的软土,底下露出块黑的木头,是当年树被冲走后留下的残根。

“就这儿了。”

他对翠兰说。

翠兰抱着孩子走上前,往坑里看了看,忽然说:“大伯,去年我家那几分地荒着,是你家二小子帮着种的玉米吧?”

赵德山愣了下,烟袋锅在手里转了半圈:“娃子们的事,我不管。”

翠兰笑了,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夕阳的光:“我爹说,当年他爹和你爹吵得最凶的时候,其实偷偷换过种子——你家的谷子好,我家的豆子饱满,每年秋收后,都趁着夜里互相往对方仓里塞点。”

赵德山的手顿住了。

他想起小时候,总看见爹在油灯下挑拣豆子,挑得极仔细,饱满的都单独放在一个小布袋里。

那布袋后来去哪了,他从没问过。

“立吧。”

翠兰把孩子往上抱了抱,“立了碑,往后就不用再争了。

孩子们还等着在这地里种新苗呢。”

赵德山没说话,拿起二柱子递过来的锤子和錾子。

他年轻时学过石匠活,手很稳,一锤下去,火星溅起来,落在泥土里,像星星落了地。

他先凿深了中间的竖线,再把“赵”

和“张”

两个字刻得方方正正,刻完后,用手摸了摸,那些棱角硌得手心疼,却又踏实得很。

二柱子帮着把石碑立进坑里,用土夯实。

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碑上,那道竖线像是镀了层金,把两个字连在了一起。

“好了。”

赵德山直起身,腰杆挺得笔直,“从今往后,这碑就是界。”

翠兰抱着孩子,对着石碑鞠了一躬。

孩子好像看懂了什么,也跟着晃了晃身子,小手拍着,咯咯地笑。

往回走的时候,赵德山走在前面,翠兰跟在后面。

田埂上的风很轻,带着麦香,那是两家地里都种着的麦子,快熟了,沉甸甸的穗子低着头,像是在互相鞠躬。

走到村口时,碰见张老栓的侄子骑着自行车过来,车后座上捆着个新做的木牌。

看见他们,跳下车喊:“叔,兰姐,我爷让我把这个送来——他说立了石碑,也得有个木牌记着事,将来给孩子们讲。”

木牌上用红漆写着几行字,赵德山凑近了看,是张老栓那歪歪扭扭的笔迹:“赵张两家,地界分明,互助友爱,世代相传。”

他忽然想起自己爹临终前的样子,那时候老人已经说不出话,只是拉着他的手,往窗外指。

窗外,是张家的方向,那天张家的烟囱里,正冒着和赵家一样的炊烟。

蝉鸣又响了起来,比刚才更清亮。

赵德山把烟袋锅重新装满烟,点燃,深深吸了一口。

烟雾缭绕中,他仿佛看见两个老头坐在田埂上,一个抽着旱烟,一个嚼着豆子,中间放着个装满新收粮食的布袋,正笑得像两个孩子。

石碑立在那里,像个沉默的证人。

它分开了土地,却把两家人的心,连得更近了。

夜色渐浓,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,那笑声穿过田埂,越过石碑,在星光下,铺成了一条长长的路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