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无懮渡(1 / 11)

子夜异闻 古皖老村 7775 字 4天前

长江畔有个叫无懮渡的古老渡口,据说已有千年历史。

渡口旁立着块青石碑,上面刻着&0t;无懮&0t;二字,经年累月被风雨侵蚀,字迹已有些模糊。

摆渡人换了一代又一代,唯渡口名号始终未变。

传言这渡口有些奇异——每逢月圆之夜,若有心事重重之人过渡,便会遇见一位神秘的白老船公。

据说他能看透人心,专渡世间忧愁。

只是这传说虚虚实实,无人能证实,因月圆之夜过渡者本就稀少,即便有,也多是匆匆过客,不曾留意船公模样。

一、落魄书生

乾隆三十七年春,江南才子林慕云乡试再次落第。

这是他第三次名落孙山了。

细雨蒙蒙中,他背着简陋的行囊,失魂落魄地走在江边小道上。

青衫已洗得白,鞋底也磨破了洞,每走一步,泥水便从破洞渗入,冰凉刺骨。

“十年寒窗,竟落得如此下场。”

林慕云长叹一声,望着滔滔江水,心中涌起无限悲凉。

父母早逝,家中薄产为供他读书已变卖殆尽,如今年近三十,功名未就,家业未立,甚至连娶妻生子的银两都拿不出来。

雨越下越大,林慕云浑身湿透,冷得抖。

抬眼望去,前方隐约有个渡口,一旁似乎有间破旧草棚可暂避风雨。

他加快脚步向前走去。

近前才看清,那草棚实则是个简陋的茶寮,门口挂着个破旧木牌,上书“无懮茶寮”

四字。

林慕云犹豫片刻,摸了摸怀中仅剩的几文钱,还是掀开草帘走了进去。

茶寮内出人意料的干净整洁,三四张旧木桌擦得一尘不染。

灶台前站着位白老妪,正慢条斯理地擦拭茶具。

“婆婆,能否讨碗热茶?”

林慕云怯生生问道。

老妪回头看他一眼,没有说话,只是拿起陶壶倒了碗热茶递过来。

茶汤呈琥珀色,散着奇异的香气。

林慕云接过茶碗,小心地从怀中掏出两文钱放在桌上。

老妪瞥了眼铜钱,摇摇头:“不必了,这茶不收钱。”

“这如何使得”

林慕云还要推辞,老妪却已转身继续擦拭茶具。

他只好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小口啜饮热茶。

奇怪的是,这茶入口微苦,咽下后却回甘悠长,一股暖流自胃中扩散至全身,驱散了寒意,连心中的郁结似乎也舒缓了许多。

窗外雨声渐歇,江面上升起薄雾。

林慕云望着雾中若隐若现的渡口,忽然想起曾经听过的关于“无懮渡”

的传说。

今日恰是月圆之夜,自己又满腹愁绪,岂不是符合那传说中所述?

想到此处,他不禁自嘲地笑了笑。

自己真是穷极无聊,竟会相信这些乡野传闻。

若是真有能渡忧愁的神奇渡口,天下哪还有这许多烦恼人?

“年轻人为何叹息?”

老妪不知何时已站在桌旁,又为他添了碗热茶。

林慕云苦笑:“小生屡试不第,前程渺茫,故而叹息。”

老妪眯着眼打量他片刻,缓缓道:“老身看你不像福薄之人,只是时机未到罢了。”

“婆婆会看相?”

“活了大把年纪,总会看些人气色。”

老妪用布巾擦着手,“你要过渡?”

林慕云一愣:“过渡?去往何处?”

“渡口自然是渡到对岸去。”

老妪指向窗外,“对岸十里外有个柳家庄,庄主柳老爷正在为家中子弟寻个教书先生。

你既是读书人,何不去试试?”

林慕云心中一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