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化蝶(5 / 19)

子夜异闻 古皖老村 13543 字 4天前

玉像冰凉光滑的脸颊。

触手生寒,却又奇异地让他躁动绝望的心绪一点点沉静下来。

“你……也是被这浊世抛弃之物么?”

他低声喃喃,像是在问这玉人,又像是在问自己。

玉像无言,唯有胸口的碧玉心,在夜色水光中,似乎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。

这尊玉像沉重异常,绝非杜玉堂一个文弱书生能轻易搬动。

他耗尽全身气力,才勉强将其拖离河岸,藏匿在附近一处废弃破败的河神庙角落,用一堆散乱的枯草败絮匆匆掩盖。

做完这一切,他已是筋疲力尽,浑身湿冷,却不敢久留。

他对着枯草堆中那隐约透出的玉色微光,深深一揖,低语道:“委屈尊驾暂居此地,杜某……定会回来。”

随即匆匆离去,必须尽快找到一处能安放这“神物”

的栖身之所。

几经辗转,受尽白眼,杜玉堂才在金陵城最偏僻污秽的角落——鸡鹅巷,租下了一间摇摇欲坠的破屋。

屋顶漏光,四壁透风,屋内除了一张吱呀作响的破板床,一张瘸腿木桌,再无长物。

然而,这已是他倾尽所有能寻到的唯一庇护所。

他立刻返回河神庙,用尽九牛二虎之力,几乎是连拖带扛,才将这尊沉重的玉人悄悄运回鸡鹅巷的破屋之中。

玉像无处安放,只能暂时置于屋角。

杜玉堂寻来一块还算干净的旧布,沾了清水,小心翼翼地为玉像擦拭。

布巾拂过玉像沉静的面容、纤细的颈项、流畅的肩臂……每一寸冰冷的玉质,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。

他动作极轻极柔,生怕亵渎了这份不可思议的美丽与神秘。

擦拭干净后,玉像在昏暗破败的陋室中,更显得莹然生辉,温润内蕴的光华流转不息,竟将这贫寒的斗室也映照得仿佛有了几分圣洁之气。

尤其是胸口那枚深碧的玉心,在昏暗光线下,如同最深邃的潭水,幽幽地吸引着人的视线。

杜玉堂凝视着玉像,久久无法移开目光。

这冰冷的玉人,成了他漂泊无依、困顿潦倒中唯一的慰藉。

白日里,他或是外出寻些抄写、代笔的零活,换取微薄得可怜的米粮;或是枯坐桌前,对着几卷残破书册,试图重拾科考的渺茫希望。

每当身心俱疲、困顿不堪时,他便不由自主地望向屋角。

那玉像静静地立着,温润的光华仿佛能洗涤尘世的疲惫与绝望。

他常会搬个破凳,坐在玉像对面,对着它诉说。

诉说赶考路上的艰辛,诉说投亲不遇的炎凉,诉说对功名的困惑,诉说对这浑浊世道的迷茫……玉像无言,却像一个最沉默也最忠实的倾听者,用那份恒久的、冰冷的沉静,包容着他所有的失意与牢骚。

陋室清寒,唯一能增添些许暖意的,或许只有杜玉堂从书肆带回的几本旧书。

这夜,月色难得清朗,银辉穿过破窗的缝隙,斜斜地洒落,恰好笼在屋角的玉像身上。

那羊脂白玉在月华的浸润下,通体流转着一种梦幻般的光晕,仿佛随时会活转过来。

杜玉堂坐在小桌前,就着微弱的油灯,正翻阅一本借来的《楚辞》。

读到《山鬼》篇,“既含睇兮又宜笑,子慕予兮善窈窕……风飒飒兮木萧萧,思公子兮徒离忧。”

那幽怨缠绵的辞句,触动了他白日里在市集所见所闻。

他不由放下书卷,对着月光下愈显得圣洁的玉像,幽幽叹息:

“今日市井喧嚣,见那豪奴鲜衣怒马,呵斥行人如驱犬彘;又见老妇鬻女,骨肉分离,哭声凄切……这世道,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,竟比屈子所言更加不堪!

书中圣贤道理,读来字字珠玑,可行至世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