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化蝶(4 / 19)

子夜异闻 古皖老村 13543 字 4天前

敛去,被排开的河水如同崩塌的山峦,轰然回涌、合拢。

黑暗与冰冷重新主宰了河底。

河底淤泥深处,静静地躺着一尊人形之物。

那已不再是柳含烟的血肉之躯。

通体呈现出一种温润无瑕、却又坚硬冰冷的质感,正是最上等的羊脂美玉!

玲珑剔透,线条流畅柔和,依稀保持着少女曼妙的体态。

玉质温润内敛,却又隐隐透着一股历经劫难后的清冷与脆弱。

面容依旧能辨出柳含烟绝美的轮廓,眉眼低垂,仿佛沉静安睡,只是再无半分生气,凝固成永恒的玉像。

唯有那玉像的胸口处,深深嵌着一点深碧,正是那枚催生这一切剧变的玉坠核心,它仿佛一颗沉寂的心脏,与这尊新生的玉像融为一体。

秦淮河依旧流淌,无声地冲刷着河底这尊突兀而诡异的玉人。

水草摇曳,偶尔有小鱼好奇地触碰这冰冷的造物,又受惊般倏然游开。

时间在这幽暗的河底失去了意义。

不知过了多久,河岸上传来脚步声,由远及近,带着一种失魂落魄的沉重。

那是一个青衫书生,身形单薄,面容清癯,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深入骨髓的落寞。

正是杜玉堂。

他本是进京赶考的举子,家境清寒,一路省吃俭用,盘缠耗尽,无奈滞留金陵,投奔远亲又遭冷眼。

心灰意冷之下,漫无目的地沿着这十里秦淮游荡,满眼繁华,于他皆是隔世的喧嚣。

“寒窗十载,功名无望;投亲不遇,囊空如洗……”

杜玉堂望着河中倒映的点点灯火和画舫笙歌,自嘲地低语,声音沙哑,“真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。

天地之大,竟无我杜玉堂立锥之地。”

一股难以排遣的绝望和自弃攫住了他。

这浑浊的秦淮水,倒是个干净的归宿?他脚步虚浮,眼神涣散,竟真的朝着河边一步步挪去,冰冷的河水漫过他的鞋履、脚踝……

就在此时,他脚下被河底淤泥中一个异常坚硬的东西绊了一下,一个趔趄,险些扑倒在水里。

这突兀的一绊,倒让他昏沉的头脑清醒了几分。

他下意识地低头看去。

幽暗的河水下,淤泥半掩着一个物件,在微弱的水光中,竟隐隐流转着一层温润柔和的微光,如月华凝脂,与周围浑浊的环境格格不入。

那是什么?杜玉堂心中惊疑,求死的念头被这意外现暂时压下。

他俯下身,不顾河水浸湿衣袍,伸手探入冰凉的河水中,费力地摸索、挖掘着。

指尖触碰到那物件的瞬间,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凉顺着手臂直窜上来,激得他浑身一颤。

但这冰凉之中,又奇异地透着一丝温润的慰藉,仿佛抚平了他心中翻腾的绝望。

他用力一拔!

“哗啦”

一声水响。

一尊通体莹白、宛如羊脂美玉雕琢而成的女子人像,被他从淤泥中拖了出来!

玉像约莫真人大小,线条流畅,姿态柔美,面容沉静安详,栩栩如生。

衣袂丝,皆由玉石天然纹理勾勒,巧夺天工。

玉质温润无瑕,内里似乎蕴着淡淡的月华,即使在昏暗的夜色水光下,也流转着令人心折的光晕。

最奇异的是,玉像胸口处,嵌着一枚深碧色的玉心,如同点睛之笔,让整尊玉像仿佛拥有了沉睡的灵魂。

杜玉堂抱着这冰冷沉重的玉人,呆立岸边,浑身湿透,却浑然不觉。

他望着玉像那低垂的眉眼,那安详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哀愁的面容,心头巨震。

这绝非人间凡品!

是河神所赐?还是哪家沉没的珍宝?他下意识地伸手,指尖颤抖着,轻轻抚过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