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章 鬼友(3 / 16)

子夜异闻 古皖老村 11378 字 4天前

名乃士子立身之本,济世之途。

岂能言空?纵使世事艰难,亦当奋力一搏!

若人人如兄台这般心灰意冷,天下岂有正道?”

“正道?”

青年嘴角勾起一个极冷的弧度,那幽蓝的火光在他眼中跳跃,映出几分嘲弄,“柳兄可知,那金榜题名者,几人真为济世?几人只为利禄?又有多少真才实学者,埋骨于这赴考路上,或折戟于那暗无天日的贡院号舍之中?他们的‘正道’,又在何处?”

他的声音不高,却字字如冰锥,刺向柳含章心中最深的隐忧。

柳含章一时语塞。

他并非不通世故,也曾听闻科场舞弊、世家倾轧的种种黑暗。

只是那团名为希望的火,一直被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,不容置疑。

此刻被这来历不明、浑身透着诡异的青年骤然点破,那火苗便剧烈地摇曳起来,心口一阵堵。

见他沉默,青年眼中的嘲弄之色淡去,复又归于一片深不见底的沉寂,仿佛刚才那瞬间的尖锐只是幻觉。

他不再言语,只静静望着那幽蓝的火,侧影在跳动的光影里显得格外孤寂。

殿外风雨声似乎也小了些,只剩下单调的淅沥。

沉默在破庙中蔓延。

柳含章望着那跳跃的幽蓝火焰,又看看对面青年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,心中疑窦丛生,寒意再次从心底蔓延上来。

他究竟是什么人?这火……这言语……这周身挥之不去的阴冷气息……

“兄台,”

柳含章鼓起勇气,声音干涩,“还未请教高姓大名?何方人氏?”

青年缓缓转过头,那双深潭般的眼睛再次看向柳含章。

这一次,柳含章看得更真切了些,那瞳孔深处,似乎并非纯粹的黑色,而是带着一种极淡、极深邃的灰,像是冬日凝结的湖面,了无生气。

“姓名……不过一个记号。”

他淡淡道,声音缥缈,“至于家乡……呵,早已忘却了。

只记得门前有株老槐,枝叶参天。

幼时夏日,常在树下读书,浓荫蔽日,蝉鸣聒耳……”

他的语调忽然变得悠远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、对往昔温暖的追忆,但随即又沉入冰冷的现实,“如今,怕是连树根都朽烂了吧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柳含章冻得青的手上:“萍水相逢,也算有缘。

我姓叶,草字慕秋。

柳兄唤我慕秋即可。”

“叶慕秋……”

柳含章喃喃重复。

这名字带着一种秋日的萧瑟,倒是应景。

心中虽有万般疑虑,但对方既已通名,且方才那番话虽冷,却也似有几分警醒之意。

他拱了拱手:“原来是叶兄。”

“柳兄,”

叶慕秋忽然道,目光扫过他放在一旁的书箱,“既为赴考,想必才学不凡。

长夜漫漫,风雨凄清,枯坐无趣。

不若……切磋一番?”

柳含章一愣。

这提议来得突兀。

在这鬼气森森的破庙,对着一个形迹可疑、能弹指生出幽蓝冷火的人,谈诗论文?他下意识地就想拒绝。

叶慕秋却已自顾自从怀中(那粗麻布衣宽大,似乎也藏不了什么)取出一物。

竟是一卷书!

书页枯黄脆,边缘磨损得厉害,书封早已不见,只隐约可见纸页上墨色深沉的蝇头小楷。

“此乃前朝一位落魄文人的手稿残卷,”

叶慕秋将书卷置于膝上,动作轻柔,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魂灵,“其中一篇论‘义利之辨’,鞭辟入里,人深省。

柳兄可有兴致一观,共论之?”

他的语气平淡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