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6集 商鞅查田(2 / 5)

包推回去,目光落在王二柱身后的田地里,“你家的田,就是前面那片?”

王二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连连点头:“是啊是啊!

就是那片青得最旺的,我跟两个儿子每天天不亮就下地,除草、施肥,不敢有半点懈怠。

商君您放心,咱们肯定好好种地,多缴粟米,让大秦越来越强!”

商鞅颔,又叮嘱冯去疾:“你要多派官吏下乡,一是教百姓更精细的耕作之法,比如何时施肥、如何防虫害;二是要盯着那些豪强,不许他们仗着势力侵占民田。

若是现有官吏徇私舞弊,包庇豪强,立刻上报咸阳,按律处置。”

冯去疾肃然应道:“请商君放心,下官已经下令,每个乡邑都设了‘田正’,专门负责核查田亩、监督耕作,但凡有豪强占田的,一律严惩不贷。

前几日临晋县有个旧贵族,强占了百姓三亩地,下官已经将他的爵位削了,田也还给了百姓,还罚了他五十石粟米。”

“做得好。”

商鞅站起身,拍了拍衣摆上的泥土,“耕织是大秦的根本,只有百姓有田种、有饭吃,士卒才有粮饷、有斗志,大秦才能收复失地,一统天下。

这河西之地,是咱们从魏国手里夺回来的,更要守好、种好,让它成为大秦的粮仓。”

王二柱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,激动得眼眶都红了:“商君说得对!

咱们现在有了自己的田,就算累死也愿意!

以后再不让魏人欺负咱们,还要帮大秦把失去的土地都夺回来!”

周围几个老农也围了过来,七嘴八舌地说着新法的好,有的说家里添了耕牛,有的说女儿织布多得了赏赐,还有的说儿子去参军,凭着军功得了爵位,一家人都跟着沾光。

他们的声音朴实,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,像田埂上的粟苗,透着蓬勃的生机。

商鞅听着这些话,嘴角微微上扬。

他推行新法十年,受过贵族的非议,遇过百姓的不解,甚至有过深夜在咸阳宫独自徘徊,怀疑自己是不是走得太快的时刻。

但此刻,看着这些黝黑的脸庞、真诚的笑容,看着这万顷青青的粟苗,他知道,自己没有走错。

日头渐渐升高,阳光变得有些灼热。

冯去疾提议去附近的乡邑歇息,商鞅却摇了摇头,说要去看看郑国渠的灌渠。

两人沿着田埂往东北走,不一会儿就听到了水流的声音,一条宽约丈余的灌渠横在田边,清澈的渠水顺着闸门缓缓流入田间,滋润着干涸的土壤。

灌渠边,几个役夫正拿着铁锹疏通渠道,为的是个中年汉子,皮肤黝黑,胳膊上的肌肉结实得像铁块。

他见冯去疾来了,连忙放下铁锹迎上来:“郡守大人,您今天怎么来了?”

“这位是商君,来巡查农事。”

冯去疾介绍道。

中年汉子先是一惊,随即连忙行礼:“草民李三,见过商君!”

商鞅看着灌渠里的水流,问道:“这灌渠的水,能覆盖多少田地?”

李三连忙回答:“回商君,这条灌渠是郑国渠的支渠,能覆盖附近五个乡邑的田地,足足有三千多亩。

自从有了这渠水,咱们种地就不用再靠天吃饭了,就算天旱,也能引水灌溉,粟苗长得比以前好太多了。”

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田地:“您看那边,去年天旱,要是在以前,那些粟苗早就枯死了,可去年咱们引了渠水,亩产还是有两石多。

百姓都说,这郑国渠是咱们的救命渠,商君您是咱们的救命人啊!”

商鞅微微一笑:“这渠是郑国先生主持修建的,功劳该归他。

不过,渠水要好好维护,不能让泥沙堵塞了渠道,也不能让有人私自截水,影响其他田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