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6集 商鞅查田(1 / 8)

黍苗青青

关中三月的风,裹着渭水的潮气,拂过河西之地的阡陌。

田埂如墨线般笔直,将万顷良田划分得整整齐齐,刚过膝的粟苗透着嫩青,叶片上的露珠在晨光里滚成碎钻,风一吹,便随着禾浪轻轻摇晃。

商鞅的革履踩在松软的田垄上,鞋尖沾了些湿润的黄土。

他未穿朝服,只着一身素色深衣,腰间系着简单的铜带,若不是身旁官吏恭敬的姿态,瞧着倒像个寻常的农事官吏。

他走得慢,目光掠过一株株粟苗,指尖偶尔会轻轻拂过叶片——那触感柔软却带着韧劲,是他十年前在栎阳宫与秦孝公论法时,从未敢奢望的生机。

“商君,您看这粟苗的成色。”

随行的河西郡守冯去疾快步跟上,手里攥着一卷竹简,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,“去年秋收时,咱们这一带的亩产足足有三石,比新法推行前翻了一倍还多!

原先那些‘地卤不可种’的盐碱地,自郑国渠的水引过来,再按您定的‘深耕易耨’之法耕种,如今都成了上等良田。”

商鞅闻言,停下脚步,蹲下身仔细打量一株粟苗。

根系在疏松的土壤里扎得稳固,茎秆粗壮,叶片舒展,看不到半点病虫害的痕迹。

他指尖捻了捻根部的泥土,土粒细腻,带着湿润的水汽——这是精心耕作的模样,不是官吏强迫出来的敷衍。

“百姓愿种地,才是真的好。”

商鞅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,“当年在咸阳推行‘废井田,开阡陌’,多少贵族说‘民不习旧,必生乱’,如今看来,百姓要的从不是什么‘旧制’,而是能让他们吃饱饭、有自己田地的活法。”

冯去疾连忙点头:“可不是嘛!

前几日我去乡邑巡查,见着一户姓张的老农,家里原先只有薄田三亩,按新法分到了十亩地,去年收的粟米除了缴赋,还余了两石,特意给家里添了一头耕牛。

他拉着我的手说,活了五十岁,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日子。”

正说着,不远处传来锄头碰撞土块的声响。

几个老农扛着锄头,提着竹筐,筐里装着腐熟的粪肥,正往自家田里走。

其中一个头花白的老农,老远就瞧见了田埂上的商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