袂,正烦着,陈迹走了过来。他没说话,只是站在她身后,手里拿着她忘收的画笔,指尖碰了碰她的肩膀,末了才轻声说:“你的画里有你的性子,软,却有韧劲,别丢了。”那时她没回头,却能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画纸上,像温水,落在她耳边,暖得她鼻尖有点酸。此刻再想起来,眼眶竟真的热了——原来有人早就懂她要找的东西,比她自己还清楚,还把她的性子,藏在了画里。
“对了,”苏曼忽然坐直身子,从包里摸出张纸条,纸条是宣纸做的,很薄,像蝉翼,上面的字迹娟秀,是苏曼写的,“联展的评委里有位林老教授,以前是我老师的朋友,最看重原创性,不喜欢跟风的画。”她指着纸条上的地址,“他住在巷尾的老院里,门口有棵老槐树,你要是有时间,带着作品去拜访他一次——他喜欢跟年轻人聊画里的故事,尤其是你这种有自己性子的画。”周苓看见纸条上还写着行小字:“老教授爱喝龙井,带点去年的新茶。”是苏曼特意加的,怕她忘了。
周苓把纸条夹在画册里,指尖按了按纸页,像要把这份心意妥帖地收在里面。“谢谢你,苏曼姐。”她的声音里带着真切的感激,以前总觉得苏曼是遥不可及的前辈——她的画那么好,走了那么多地方,现在倒觉得像自家姐姐,会替她想着细节,会把经验慢慢讲给她听。
苏曼站起身时,藤椅发出轻微的“吱呀”声,是老藤的声音,像在跟她道别。她走到门口,忽然回头看周苓,阳光从她身后照过来,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画架上,和周苓的画叠在一起。“周苓,别害怕走自己的路。”她顿了顿,目光里带着过来人的温和,像春风拂过水面,“陈迹要是真的懂你,会陪着你一起走的——好的感情,不是把你困在他的影子里,是帮你长出自己的影子。”
木门轻轻合上的瞬间,周苓抬头,看见陈迹站在楼梯口。他手里拿着件米白色的薄外套,是周苓的,布料是棉的,摸起来软,领口还绣着朵小小的雏菊——那是她上个月在灯下绣的,针脚不算整齐,有的地方还扎错了,她本来想拆了重绣,陈迹却说“这样才像你”。“外面风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