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1章 祠匾藏锋隐祖像塾册缝珍护儿郎(5 / 6)

的夹层在哪,会把证据藏好。”

老管家接过油纸包,有些疑惑:“于恪大人还在诏狱,于夫人会不会……”

谢渊打断他:“于夫人是岳峰老将军的女儿,忠勇得很,当年于恪被诬,她没少奔走,是个可靠的人。”

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更重要的是,于恪与石崇有旧怨——当年于恪在德胜门守将任上,石崇想让他私放玄夜卫的人进城,被于恪拒绝,石崇一直记恨他。

这份证据在他府里,石崇就算猜到,也不敢轻易去搜——于夫人若闹起来,会引朝臣非议,石崇不想把事情闹大。”

老管家明白了:“大人是想借于家与石崇的矛盾,互相牵制?”

谢渊点头:“没错,石崇现在只想安安稳稳弹劾我,不想节外生枝——于家的事一旦闹大,陛下会怀疑石崇构陷忠良,反而对他不利。”

他看着老管家出门,心里默念:于夫人,拜托了——这份证据,不仅是我的生路,也是于恪平反的希望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老王接过油纸包,揣进怀里,换上一身夜行衣,从府后墙翻出去。

他知道,于恪府在城东,路上要经过两道玄夜卫的暗哨,他必须小心——谢大人的命,全在这份证据上了。

剩下最后一份证据,谢渊走到里屋。

儿子谢明年方八岁,正在国子监附学,此刻已经睡熟,脸上还带着孩子气的稚气,怀里抱着一本《论语》——那是他明天要带去国子监的塾课本。

谢渊坐在床边,轻轻摸了摸谢明的头,眼中满是父爱。

他拿起那本《论语》,翻开封皮,封皮是厚纸做的,他用小刀轻轻划开一道细缝,将第三份证据卷成细卷,塞进缝里,又用浆糊小心地粘好,从外面看,根本看不出痕迹。

“明儿去国子监,把这册《论语》带给先生,就说‘爹让先生帮着改改字,先生让抄哪段就抄哪段’。”

谢渊在谢明耳边轻声说,谢明迷迷糊糊地点了点头,又翻了个身,继续睡。

谢渊站起身,看着儿子的睡颜,心里有些酸——他不想让儿子卷入这场权力斗争,可眼下,只有国子监是最安全的地方。

“国子监是文人圣地,按《大吴官制》,国子监由礼部管辖,缇骑无帝诏不得入内搜查。”

谢渊轻声自语,“先生是礼部侍郎林文的门生,林文是忠臣,会护住明儿,也会护住这份证据。”

走出里屋时,谢渊回头看了眼那本《论语》,心里暗暗誓:等这场风波过去,一定带明儿去郊外玩,弥补他这些日子受的惊吓。

书房的烛火还亮着,他走到案前,将那枚蜡丸收进贴身的荷包里——这是萧栎的信任,也是他与萧栎之间,没说出口的同盟。

处理完三份证据,天快亮了。

谢渊坐在书房里,看着窗外的鱼肚白,心里平静了许多。

他知道,三日后的早朝,将是他与石崇的决战——石崇有二十名御史联名,有李嵩、秦飞的支持;他有火药证据,有萧栎、周显、林文的暗中相助,还有于恪、岳谦这些忠良的支撑。

老管家端来一碗热粥,谢渊接过,慢慢喝着。

粥很暖,驱散了一夜的寒意。

“大人,老王回来了,说证据已经送到于恪府,于夫人收下了。”

老管家禀报。

谢渊点头:“好,让老王歇着吧,这些日子辛苦他了。”

他放下粥碗,走到书柜前,重新锁好铁盒,将木板归位——现在,只等早朝了。

巷口的缇骑换了班,新的缇骑开始巡逻,靴声依旧刺耳,却再也吓不到谢渊。

他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的皇宫方向,心里默念:陛下,臣谢渊不负您的信任,不负大吴的百姓,定能揭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