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1章 祠匾藏锋隐祖像塾册缝珍护儿郎(4 / 6)

岳峰是大同卫的老总兵,战死在瓦剌入侵时,他的儿子岳谦现在是都督同知,还在守着大同卫。

“岳将军若在天有灵,也不会让石崇这么糟蹋大同卫的防务。”

谢渊轻声说,将册子放在案上,“现在,要把这份证据抄录三份,分藏三处,就算一处被石崇找到,还有另外两处能用上。”

老管家取来三张宣纸、一锭松烟墨,磨好墨,递给谢渊。

谢渊拿起狼毫笔,蘸了墨,开始抄录证据。

烛火摇曳,映着他的侧脸,他的字迹比往日更用力,墨汁几乎要透纸背,每写一个字,都像是在与时间赛跑——三日后早朝,他必须在这之前藏好证据,否则一旦被缇骑搜走,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。

“大人,要不要小的帮您抄?”

老管家见谢渊的额角渗出汗,语气心疼。

谢渊摇头:“不用,这份证据只有我抄,字迹才对得上,日后陛下核验时才不会有破绽。”

他继续写着,写到“赵承业”

和“冒签”

处,特意用朱笔圈了出来,方便陛下一眼看清破绽。

烛芯又结了个灯花,他吹了吹,灯光暗了暗,又很快亮起来,像他此刻的心情——虽紧张,却仍有希望。

抄到一半时,窗外传来缇骑的咳嗽声,谢渊的手顿了顿,侧耳听了听,确认缇骑没靠近,才继续抄。

“石崇的缇骑盯得紧,今夜怕是不会安生。”

谢渊低声说,“抄完后,你立刻去安排人送证据,别耽搁。”

老管家点头:“小的已经让府里的老仆老王备好车马,老王是边军出身,会些武艺,能应付路上的麻烦。”

终于,在子时过半时,三份证据抄录完毕。

谢渊放下笔,手指有些僵硬,他揉了揉手指,又仔细核对了一遍,确认没有抄错,才将三份证据分开,准备藏往三处。

烛火快燃尽了,老管家连忙换了根新烛芯,新烛芯点燃时,出“噼啪”

声,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。

谢渊拿起第一份证据,对老管家说:“走,去祠堂。”

两人提着灯笼,穿过庭院,来到府里的祠堂。

祠堂里供奉着谢家历代先人的牌位,牌位前点着长明灯,灯光昏暗,映着墙上的家训:“忠君爱国,守正不阿”

“祠堂是谢家的根,缇骑再大胆,也不敢擅闯祠堂搜捕——按《大吴礼制》,官员家祠受祖宗庇护,非有帝诏,不得入内搜查。”

谢渊解释道,踩着一旁的木梯,爬上祠堂的供桌,伸手摸了摸匾额的背面。

匾额是楠木做的,上面写着“世笃忠贞”

,背面有个小小的夹层,是他父亲当年建祠堂时特意留的,用来藏家族的重要文书。

他将第一份证据卷成细卷,塞进夹层里,又用一块小木片挡住,确保从外面看不出来。

爬下木梯时,谢渊对着祖宗牌位躬身行礼:“列祖列宗在上,孩儿谢渊今日藏此证据,非为一己之私,实为护大吴边防,护忠良不被构陷——若能度过此劫,孩儿定当重修祠堂,告慰祖宗。”

长明灯的火苗轻轻晃了晃,像是在回应他的祈祷。

走出祠堂时,老管家低声说:“大人放心,祠堂的钥匙只有小的和您有,缇骑就算想进来,也没钥匙。”

谢渊点头:“嗯,这第一份证据,是最稳妥的,不到万不得已,不用动它。”

两人提着灯笼,慢慢走回书房,庭院里的风声有些大,吹得灯笼的光忽明忽暗。

回到书房,谢渊拿起第二份证据,用油纸包了三层,递给老管家:“你让老王把这份证据送到于恪府,交给于恪的夫人,就说‘谢某借于夫人的《兵法》一用,看完自会奉还’——于夫人知道《兵法》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