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3章 江南水患千村哭夜叩丹心托旧人(2 / 7)

凭内务府印信,让陈默直接调织造局存粮;如今呢?连给陈默写封信,都要怕玄夜卫的探子拆查。”

管家点头:“是啊,那时郡王还想亲自去苏州赈灾,是石迁拦着说‘帝不可离京’,才没去成——如今……”

如今连“提”

都不敢提,这话管家没说出口,却藏在眼神里。

萧栎拿起笔,在素纸上写下“无兵、无印、无离京之权”

九个字,墨迹透过纸背,像刻在心上。

“石崇拉我,是想借我‘逊帝’的名头壮旧党声势;谢大人虽正,可我若主动靠过去,萧桓定会想‘逊帝与武将勾结’——两边都不能沾。”

他想起早朝时谢渊站在殿中奏报边防,腰间玄铁兵符闪着冷光,那是“实权”

的象征;而自己,不过是个被圈在郡王府里的“宗室符号”

,连府中用度都需按月向内务府申领,若卷入党争,不过是任人摆布的棋子,甚至可能连累陈默这样的旧人。

院墙外传来探子换班的轻响,萧栎抬头看了眼那道模糊的黑影,将写着九个字的素纸揉成团,扔进炭盆。

火星溅起,纸团很快烧成灰烬,像他对“争权”

“离京”

的最后一点念想。

“把陈默的旧信找出来,”

他对管家说,“我得想个法子,让他帮我递些江南的实情来,又不被人察觉——南巡不成,总得让我知道百姓过得好不好。”

萧烨的读书声停了,妻子苏氏端着一盏热茶走出书房,茶盏是普通的白瓷,没有花纹,是她当年从皇宫带出的唯一值钱物件。

萧栎接过茶时,指尖碰到她的手,冰凉——苏氏自小在太傅府长大,嫁给他时是太子妃,后来是皇后,如今却要亲手织布、补衣,连炭火都要省着用,就怕被人说“逊帝府中奢靡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今日石崇拦你,没提‘南巡’‘封地’之类的话吧?”

苏氏坐在他身边,声音压得很低,目光不自觉扫过院墙外。

她永远记得复辟前,石迁派人来“请”

萧栎去镇刑司时的场景:她抱着年幼的萧烨,跪在府门前哭着拦人,若不是谢渊派杨武及时赶到,他们一家三口怕是早已性命难保。

“如今烨儿要进太学,若你再被人构陷,他连‘宗室子弟’的身份都保不住。”

萧栎握住她的手,掌心的温度慢慢传过去。

“没提,我应付过去了。”

他看向书房方向,萧烨正趴在案上写《论语》,笔下“温良恭俭让”

五个字写得工工整整。

“我已跟礼部侍郎林文打过招呼,太学的先生会照拂烨儿,只说他是‘普通宗室子弟’,不提‘前帝之子’的身份。”

他想起《大吴律?谋逆律》中“前朝余孽连坐”

的条款,后背泛起寒意——若自己因“传信江南”

被构陷“通敌”

,妻儿都会被流放极北,他宁可一辈子守着这粗瓷粥,也不能让家人再受半分苦。

“江南的事,我会让陈默悄悄递信来,不亲自去,也不惹麻烦。”

萧栎轻声安慰苏氏,语气坚定,“咱们现在的安稳,比什么都重要,等烨儿长大,等朝局再稳些……”

话没说完,却已让苏氏眼中泛起了光——她要的从不是荣华,只是一家人平安。

热茶喝尽,萧栎翻开江南赈灾旧档,指尖停在“苏州织造局陈默”

的名字上——陈默是永熙帝旧人,为人正直,当年江南赈灾时曾顶着石迁的压力调粮,如今已退休在苏州老家,与地方官无往来,且是他唯一能信任的旧部。

更重要的是,陈默的儿子陈安在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