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9章 雨打宫槐声簌簌风穿戟卫气森森(4 / 6)

案与下属商议,眉头紧锁,神情专注。

他想起萧桓提的“宗室管理制度”

,心中明白,萧桓定是要通过制度约束宗室,自己能做的,唯有安分守己,不添乱。

回到外邸,萧栎径直走向书房,书架上摆着当年父皇赐的《资治通鉴》,书页已泛黄,却被他翻得亮。

他抽出书卷,坐在案前,却无心阅读——御殿的温语还在耳边,君臣的分寸却像一道鸿沟,让他明白,兄弟情再深,也抵不过皇权的威严。

萧栎离开后,萧桓与刘焕、杨武商议完政务,便屏退众人,召来周显。

御殿内的银丝炭仍在燃烧,茶盏里的雨前茶已凉透。

“萧栎今日的言行,探子都记下来了?”

萧桓拿起密录簿,仔细翻阅,指尖在“栎拒姜汤”

“避谈成武”

等处划过。

周显躬身道:“陛下,探子记录详实,萧栎言行恭谨,无半分逾矩,且主动约束宗室子弟,显安分之心。

只是……他提及‘内务府老总管’,臣已查过,那老总管是永熙帝旧人,与萧栎往来多年,臣已令玄夜卫暗中监控,防止他借老总管干预内廷。”

周显的谨慎,正合萧桓心意。

萧桓放下密录簿,道:“不必过度监控,只要他安分,便留他体面。

你传旨给王瑾、张文,让他们加快《宗室管理制度》的起草,重点加入‘宗室非诏不得入宫’‘严禁与内廷私通’‘宗室子弟经科举入仕’三条——既给宗室留生路,也防他们干政。”

他要通过制度,将宗室与帝权的分寸固定下来,避免日后再起纷争。

周显应道:“臣遵旨!

臣这就去传旨。

另外,大同卫的探子传来消息,旧党余孽已被全部抓获,徐靖的密信已呈给周铁,旧党案很快便能审结。”

萧桓点头:“好!

旧党肃清,宗室安分,朝局便能彻底安稳——谢渊那边,你也传句话,让他安心整顿边防,无需担心后方。”

周显离开后,殿侧的玄夜卫探子也上前复命,将方才记录的细节一一禀报:“陛下,萧栎在殿内时,共三次欲言又止,皆在提及‘复辟’‘成武’时;扶手时,他的指尖先收紧后放松,显紧张;饮茶时,盏底轻碰御案后立刻收力,显恭谨;告退时,余光扫您批阅奏疏,停留不足一息,显不敢多看。”

探子的细致,确保了无任何细节遗漏。

萧桓听着,心中愈确定萧栎的安分:“他这些年在宫外,倒是磨去了不少锐气。

你下去吧,继续监控萧栎外邸的动向,若有异常,即刻禀报。”

探子躬身退去,御殿内只剩萧桓一人,他拿起那盏凉透的雨前茶,一饮而尽——清苦的味道在口中散开,却让他更加清醒:帝王之道,既要顾念旧情,更要守住权柄,这分寸,半点不能错。

他走到窗边,望向宫道的方向,萧栎的马车早已消失在拐角。

偏殿的海棠树在风中晃荡,残枝映在窗纸上,像一道浅淡的痕。

萧桓想起父皇当年的话:“宗室是盾,也是刃,用得好护社稷,用不好伤根基。”

如今想来,父皇的话果然没错——萧栎这面“盾”

,只要安分,便能为大吴添一份稳固。

入夜后,萧栎的外邸书房仍亮着烛火。

他召来府中管事,递过一份名单:“这是府中子弟与镇刑司旧吏有过往来的名单,你即刻去通知他们,从今往后,不得再与旧党余孽接触,若有违反,立刻逐出府中,永不得认祖归宗。”

管事接过名单,躬身道:“郡王放心,属下这就去办。”

管事离开后,萧栎又拿起《大吴律?宗室篇》,仔细翻阅,重点看“宗室干政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