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9章 雨打宫槐声簌簌风穿戟卫气森森(3 / 6)

容置疑的规矩:“陛下,户部尚书刘焕、兵部侍郎杨武已在殿外候着,奏报江南赈灾与边镇军籍整理之事,按礼部拟定的‘朝会时序’,此时该议政务了。”

宫监是礼部派来的,按《大吴官制?礼仪篇》,帝王每日政务有固定时序,即便叙旧,也需优先政务。

萧桓的目光瞬间从萧栎身上移开,落在殿外的方向,方才的温情渐渐淡去,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的沉凝:“知道了,让他们进来。”

他话音刚落,便拿起御案上的奏疏,指尖拂过“江南赈灾”

的字样,仿佛方才的叙旧从未生。

萧栎心中一凛,立刻躬身:“皇兄政务繁忙,臣弟不便打扰,先行告退。”

他不敢有半分停留,怕耽误萧桓处理政务,也怕撞见刘焕、杨武——与朝臣碰面,难免又要应对问询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
宫监引着萧栎向外走,经过殿门时,萧栎的余光飞快扫过萧桓——他已低头批阅奏疏,眉头微蹙,全然沉浸在政务中,再未看自己一眼。

那道专注的背影,像一道无形的界限,将“兄弟”

与“君臣”

分得清清楚楚。

萧栎心中一叹,脚步更快地走出御殿,衣袍扫过殿门的铜环,出“叮”

的轻响,在寂静的宫道里格外清晰。

萧栎走出御殿,踏上月台,风一吹,便裹紧了身上的常服。

阶前的海棠树还是他当年亲手栽种的,如今半枯着,老枝斜斜指向天空,几片残叶在风中晃荡,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。

他停下脚步,回头望了一眼御殿的朱漆大门,门内烛火通明,隐约能听到萧桓与刘焕交谈的声音——那是属于帝王与朝臣的世界,他早已被排除在外。

引路的内侍(玄夜卫探子伪装)跟在身后,看似恭敬,实则目光始终落在萧栎的一举一动上。

萧栎察觉到这目光,却不敢回头,只能继续往前走,指尖无意识地摸向腕间的银镯——这是他与过往唯一的联系,如今却也成了“安分”

的象征。

“郡王,”

探子伪装的内侍轻声开口,语气恭敬却带着试探,“外邸的马车已在宫门外候着,需不需要为您备些热汤?御膳房还有刚炖好的姜汤,驱寒正好。”

这是探子在试探萧栎是否愿与宫中人多接触,萧栎连忙摇头:“不必了,多谢公公,臣弟外邸有汤,不麻烦了。”

他拒绝宫中之物,怕落“私通内廷”

的话柄。

探子在心中记下:“栎拒御膳房姜汤,显避嫌之态。”

两人沿着宫道往前走,青石板缝里的荒草蹭着萧栎的靴底,痒痒的,却像扎在心上——这宫道他曾走了无数次,当年是帝王的威仪,如今却是郡王的恭谨,物是人非,不过数年。

萧栎的马车停在宫门外,车夫见他出来,连忙上前搀扶。

萧栎踏上马车,车帘落下的瞬间,才敢卸下脸上的恭谨,靠在车壁上闭目。

脑海里翻涌着御殿的场景:萧桓掌心的薄茧、雨前茶的清苦、宫监的提醒、海棠的残枝……还有当年成武年间,他与萧桓在御殿一同批阅奏疏,萧桓笑着说“以后这江山,我们兄弟一起守”

的画面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郡王,”

车夫轻声问,“要不要先去内务府取些新的棉料?您常服的补丁都快磨破了。”

萧栎睁开眼,摇头:“不必了,让府里的仆从补补就好——外邸不比宫中,朴素些才好。”

他知道,内务府的棉料需经礼部报备,若去取,难免要与朝臣接触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
马车缓缓驶向外邸,沿途经过吏部衙署,萧栎撩开车帘一角,见张文正拿着《文官考核制度》草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