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9章 雨打宫槐声簌簌风穿戟卫气森森(5 / 6)

的条款。

他知道,萧桓即将颁布《宗室管理制度》,自己唯有提前约束子弟,才能在新制度下保住昌顺郡王的爵位,也保住府中所有人的安稳。

“父亲,”

长子萧瑜进来,手中捧着一件新制的常服,“这是府里新做的,您常服的补丁太明显了,明日入宫觐见,怕是会被朝臣议论。”

萧栎摇头,将常服推回去:“不必了,补丁便补丁,总比被人说‘宗室奢靡’好。

明日我不去入宫了,你替我上表,称‘偶感风寒,不便觐见’——如今朝局敏感,少入宫,少惹麻烦。”

他连入宫都尽量避免,怕与朝臣碰面,落人口实。

萧瑜明白父亲的苦心,点头道:“儿子遵旨。

只是……谢大人近日整顿边防,我们要不要送些粮草过去,表表心意?”

萧栎立刻摆手:“不可!

粮草调度是户部的事,我们宗室送粮草,便是越权,会被玄夜卫盯上的。

你记住,凡事按规矩来,不越雷池一步,才能安稳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次日清晨,萧桓收到萧栎的“风寒”

奏疏,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——萧栎的安分,正是他想要的。

他召来王瑾、张文,二人呈上《宗室管理制度》草案,其中“非诏不得入宫”

“严禁与内廷私通”

“科举入仕”

三条,与萧桓的要求完全一致。

“很好,”

萧桓翻看草案,满意点头,“你们将草案至各宗室邸宅,征求意见,十日之后,正式颁布。”

王瑾躬身道:“陛下,臣已令礼部将草案誊抄多份,今日便可往各邸宅。

另外,谢大人派人送来边镇奏疏,称大同卫防务已稳固,瓦剌遣使求和,愿归还当年掳走的大吴百姓。”

萧桓接过奏疏,心中大安——旧党肃清,宗室安分,边防稳固,天德朝的朝局,终于彻底摆脱了复辟后的动荡。

他看向殿外,偏殿的海棠树虽仍半枯,却已抽出几点新绿,像极了这渐显清明的朝局。

此时,周铁也送来旧党案的审结奏疏:石崇终身监禁,徐靖流放极北,其余旧党余孽皆已处置。

萧桓提笔批复:“准奏。

令玄夜卫加强对诏狱的监控,防止旧党余孽串供。”

批复完,他放下笔,靠在椅背上,想起昨日御殿的温语——那场兄弟间的叙旧,虽藏着君臣的分寸,却也为宗室制度的颁布铺平了道路,为天德朝的安稳,添上了关键的一笔。

片尾

《宗室管理制度》正式颁布,各宗室邸宅皆无异议,萧栎带头遵守,上表辞去“宗人府左宗正”

之职,专心居外邸读书,约束子弟,再未干预政事。

玄夜卫对宗室的监控虽未撤销,却也因制度的明确,少了几分紧张——宗室与帝权,终于在“规矩”

与“安分”

中找到了平衡。

边镇方面,谢渊与岳谦、李默协同,接受瓦剌求和,迎回被掳百姓数千人,萧桓派王瑾前往边境主持迎接仪式,彰显大吴威仪。

户部刘焕趁机调度粮草,安抚归来百姓,江南水灾过后的民生也渐渐复苏,户部奏报“全年赋税较上年增长三成”

,大吴经济稳步回升。

萧栎偶尔会收到萧桓赏赐的书籍、药材,却从不主动入宫谢恩,只上表称“臣弟无德,愧受赏赐”

兄弟二人虽见面渐少,却再无过往的猜忌,御殿那盏雨前茶的温语,成了两人间最妥帖的分寸——君臣有别,却也不失兄弟情分。

次年春,偏殿的海棠树抽出新枝,嫩绿的叶子在风中晃荡,萧桓路过时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