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7章 炎曦炙叶凝清露雾锁烟埋见素心(6 / 7)

重他的能力;他理解萧桓的权衡,恪守自己的本分。

这种默契,远比任何明面上的承诺都更坚固。

又过一月,宣府卫传来捷报:瓦剌小股骑兵犯边,李默依谢渊制定的布防图,率军成功击退敌军,斩获百余人,缴获战马数十匹。

捷报递到奉天殿时,萧桓正在与内阁商议春耕事宜,当即龙颜大悦,命人将捷报抄录,遍示朝堂。

殿上群臣纷纷道贺,萧桓却特意看向谢渊:“谢尚书,此次大捷,皆赖你布防得当、军器调度及时。

你当居功。”

谢渊躬身辞谢:“此乃李默大人指挥有方,将士们奋勇杀敌之功,臣不敢居。”

萧桓笑道:“运筹帷幄之功,不亚于冲锋陷阵。

传旨,赏谢渊白银百两,绸缎十匹,太医院每日派人诊治咳疾。”

捷报传到南京,周德看着抄录的文书,久久不语。

他不得不承认,谢渊在军务上的能力,确实无人能及。

可心中的怨怼与不甘,却并未因此减少——在他看来,即便谢渊有治国之才,也难掩当年“轻君”

之过。

他提笔又写了一封疏文,却不再提及谢渊,只论南京兵部事务。

写完后,他盯着窗外良久,最终长叹一声——或许,这场执念,终究只能埋在自己心里。

秋末,朝廷举行郊祀大典。

萧桓率百官祭天,谢渊以兵部尚书之职随行,位列三公之位。

大典结束后,萧桓特意留下谢渊,两人并肩走在天坛的丹陛上。

“今年秋粮丰收,边镇安稳,皆是你之功。”

萧桓的语气带着欣慰。

谢渊躬身道:“此乃陛下圣明,百官勤勉,百姓出力之故,臣只是尽了本分。”

萧桓笑了:“你总是这般谦逊。”

他忽然提起旧事:“周德在南京递了封谢恩疏,说朕申斥之后,已改过自新,近日处理军务颇为得力。”

谢渊点头:“周侍郎本是有才之人,只是心结难开。

如今能安心任职,亦是好事。”

萧桓嗯了一声:“旧案已过,朕不希望再有人提及。

江山安稳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谢渊心中一凛,立刻躬身:“臣明白。

臣日后亦不会再提此事。”

萧桓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是聪明人。

朕需要你这样的忠臣,大吴也需要。”

这轻轻一拍,既是认可,也是托付。

谢渊望着萧桓的背影,心中清楚,这场持续数月的君臣对弈,终于以“共识”

落下帷幕。

周德的远贬,他的留任,萧桓的裁决,都指向同一个目标——江山安稳。

暮色降临,谢渊回到兵部衙署。

于科已将今日的文书整理完毕,见他回来,连忙呈上:“老师,这是宣府卫的谢恩奏报,还有太医院送来的新药。”

谢渊接过药碗,一饮而尽,苦涩的药味在口中弥漫,却让他觉得安心。

他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的皇城方向。

御书房的灯火应该已经亮起,萧桓或许还在批阅奏章。

这场因旧案引的对弈,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帝王的权衡之术,也让萧桓更坚定了对他的信任。

或许日后还会有流言,还会有非议,但他并不畏惧。

只要守住“守国护民”

的初心,只要有萧桓的这份信任,他就能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,为大吴的江山安稳,为百姓的安居乐业,继续坚守下去。

夜色渐深,兵部衙署的烛火依旧明亮。

谢渊拿起笔,在边镇军器调拨的奏疏上签下名字,字迹沉稳有力。

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照亮了案上的文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