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“东华门为皇城侧门,属‘内城九门戍防体系’,设京营戍卫一旗(编制五十人,由从九品小旗官统领),依《大吴会典?宫禁志》‘非持帝诏或兵部鎏金勘合,不得擅开擅入’之铁律,专司稽查出入、守护殿区宫禁。
戍卫需昼夜轮值,每时辰登记值守簿,注‘有无异常’,违者以‘旷职’论处。”
成武朝中期,萧桓破南宫复辟,率石崇(从二品镇刑司副提督)、徐靖(从二品诏狱署提督)等部赴奉天殿,途经东华门。
戍卫小旗官以“无帝诏、无兵部勘合”
为由拒开,援引规制直言“擅放者按通逆论罪”
。
石崇恃镇刑司权势,厉声呵斥,抬出“京营副将秦云已开正阳门、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令暗探护驾”
之语施压,言“阻驾者诛九族”
。
萧桓立于风雪中,眸露寒芒,颁“挡路者,格杀勿论”
之令——其声虽低,却带着七年幽禁磨出的狠戾,与昔年雪夜为戍卒添衣的温厚判若两人。
戍卫见死士拔刀、寒光映雪,惧而溃退,小旗官抖令开门,朱漆城门“吱呀”
作响,似在哀鸣规制之崩。
《逆党传》补注:“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(从二品)已遣暗探王五伏于东华门老槐,录‘萧桓令、石崇胁卫、戍卫跪开’之景,绘图附言,加急报至兵部。
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览毕,持图长叹:‘桓昔年温厚,能恤戍卒之寒;今幽禁七载,温厚尽失,戾气蚀骨,如困兽出笼矣。
’遂即刻书‘边军整备令’,遣亲信递与兵部侍郎杨武(正三品),令其率大同卫岳谦旧部加入卫,以备不测。”
此案之戾,在“私权碾公规,隐忍化狠锋”
——东华门之开非“皇权归位”
的盛典,乃“暴力胁迫”
的闹剧:戍卫守规而惧死,是小人物在强权下的无奈;石崇恃势而骄横,是逆党借权乱制的嚣张;萧桓以“格杀勿论”
破规,是七年冤屈催生的戾变。
昔日“非诏不开”
的铁律,在刀光与狠戾面前碎如冰碴,恰显朝局博弈已染血色——萧桓之“复登”
未始,便已露“以暴治世”
之兆,谢渊整边军之举,实乃预见祸端的先见之明。
朱门杀歌
(萧桓踏雪过东华门作)
雪风饕!
雪风饕!
卷我锦袍裂我刀,朱门呜咽似鬼号。
多年寒狱磨霜骨,今日龙潜要出牢!
甲上冰碴凝旧恨,刃间寒芒照新骄——
昔日宫墙高千仞,锁我晨昏锁我腰。
宫监冷脸催残食,断墙残雪映鬓凋。
老监递饼遭杖毙,血溅宫砖我见招!
那时规是他人规,那时律是他人条。
太上皇三字如刀割,忍到齿碎血吞霄!
朱门高!
朱门高!
小卒持枪腿如摇,眼露怯光嘴瓢。
“无诏不得擅开门”
?尔等规矩我早抛!
七年前我赐尔衣,七年后尔敢挡道?
石崇怒喝震檐雪,我抚诏书冷笑飘。
诏书藏袖温未冷,“复登大宝”
字如烧。
今日不是阶下客,是尔阎王是尔尧!
抬手按刀指门吏,三字出口似雷飙:
“挡路者,格杀勿论!”
刀光耀!
刀光耀!
死士拔刀甲叶飙,枪杆落地碎冰绡。
小旗官面如死灰,抖手呼门声似嚎。
门轴吱呀哭残夜,朱门豁开黑甬道。
我踏寒雪入门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