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7章 药碗空凝血痕干禁调令下密侦难(4 / 6)

七年前他是谢渊举荐的小校,如今靠附逆就能升都督佥事,这权位来得比沙场拼杀容易多了。

“传令下去,烽火台的守卒再换一批,谁敢燃烽,立斩不赦!”

他厉声下令,校尉连忙应诺。

京营本是京师屏障,此刻却成了逆党巩固权位的工具。

张启趁着孙六不备,从北司后门溜出,怀里藏着“逆党踪迹册”

的副本。

他知道秦飞被软禁,谢渊联系不上,只能冒险去兵部衙署——就算被周显的人抓住,也要把证据送到谢渊手里。

寒风刮得他脸颊生疼,路过烽火台时,见守卒正往台下搬湿柴,嘴角还叼着刘焕属吏给的银子。

张启攥紧怀里的册子,心里满是愤懑:这些人拿着朝廷俸禄,却帮逆党祸乱朝局,若谢渊大人能回天,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。

到了兵部衙署外,见刘焕的属吏还在门口纠缠,张启趁乱绕到侧门,对守门的老吏道:“我是玄夜卫张启,有逆党证据给谢大人,求您通融!”

老吏见他神色急切,又听说是逆党证据,犹豫了一下,还是点了点头:“快进去,大人刚咳完,身子弱。”

谢渊刚签完粮册,张启就跌跌撞撞地进来,怀里掏出“逆党踪迹册”

:“谢大人,这是秦飞大人录的证据!

石崇用工部废料撞门,刘焕扣烽火台硫磺,周显颁禁调令,秦云换京营守卒,他们全是一伙的!”

谢渊颤抖着翻开册子,每一页都画着逆党的动作、时间、地点,还有周显禁调令的副本,墨迹上沾着暗探的血痕(是被孙六的人打伤时蹭的)。

他看着“刘焕扣边粮”

的字样,猛地闭上眼,两行泪从眼角流下——他为催粮三入户部,竟不知刘焕早与逆党勾结,边军断粮不是因为“核验”

,是因为被拿去喂了逆党的兵。

“张启,”

谢渊睁开眼,眼底没了泪,只剩冰冷的坚定,“把册子藏好,别让任何人知道。

你回去告诉秦飞,忍几天,等我稳住边军,定要清算这些逆党。”

他知道,现在不是作的时候,唯有先稳住局面,才能保住最后的希望。

石崇走在萧桓身侧,低声道:“陛下,入宫后先去文华殿,李嵩尚书(正二品吏部尚书)、刘焕尚书已率百官候着,您颁下复位诏,他们立刻附议,这样名正言顺。”

他想让萧桓先见文官,显自己“联络百官”

的功劳。

徐靖走在另一侧,忙补充:“陛下,先去御书房见成武帝,让他亲口传位,这样更显正统。

诏狱的死囚已守在御书房外,保证万无一失。”

他想抢“逼宫”

的功劳,日后在萧桓面前更有分量。

萧桓脚步未停,淡淡道:“先去午门,见京营的兵。”

他清楚石崇和徐靖的心思,两人争功越凶,他越容易掌控。

石崇与徐靖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满,却只能躬身应“是”

——逆党的同盟,从来都是靠利益维系,一旦没了共同的目标,便会立刻反目。

刘焕送走石崇的亲信,立刻派人去吏部找李嵩:“告诉李大人,萧桓陛下已往午门去了,让他赶紧带百官去迎驾,晚了‘从龙之功’就没了。”

属吏领命离去,刘焕整理了一下衣袍,也往午门赶——他要在萧桓面前露脸,巩固理藩院提督的位置。

吏部衙署里,李嵩正拿着“附议官员名单”

,上面已有五十余人签字,连礼部尚书王瑾(正二品)都在列——王瑾丢了永熙帝的祭器,怕被清算,只能附逆。

“张侍郎(正三品吏部侍郎张文),把名单收好,咱们去午门,一定要抢在刘焕前面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