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会典?社稷志》卷七《复位篇》附载:成武初,青漠堡兵败,京营大溃,边烽告警,社稷几危。
太保谢渊(正一品,总掌全国军政)以国势阽危,欲借旧帝正统凝朝野人心,乃上《复立十策》,请遣使迎德佑帝萧桓自瓦剌归京,复登大位。
其策凡十事:一曰整饬京营残卒,补葺军备,固京师防务;二曰安抚宗室,颁诏明桓之正统,消藩王疑虑;三曰核查勋贵隐田租银,追缴逋欠,充国库以济边饷;四曰遣玄夜卫勘青漠败因,按军法诛溃逃将校,肃军纪;五曰续行减税,抚流民归乡;六曰整饬吏治,罢黜贪墨;七曰遣使通好瓦剌,缓边患;八曰令镇刑司暂归玄夜卫统辖,清旧党余孽;九曰修治河渠,防涝减灾;十曰诏告天下,言复立桓帝乃为社稷,非私恩。
策上,成武(萧栎)嘉纳,遂遣使者赴瓦剌。
既而桓归,居南宫,不通朝事。
初尚感谢渊迎复之恩,后见渊行新政,减勋贵租、清隐田、整镇刑司,皆侵旧党之利,私念浸长。
时镇刑司副提督石崇者,故提督石迁之子也,迁以谋逆伏诛,崇衔渊甚深,思复父仇、夺旧权。
桓知之,乃阴使太监魏奉先通款于崇,许以复位后复镇刑司旧制、罢新政、重赏旧党。
崇大喜,遂借所掌镇刑司旧吏,潜联寿宁侯、赵王等勋贵,阻新政推行,凡渊所颁政令,崇辄令旧吏迁延不办;又遣心腹扮商贩,窥渊府及兵部动静,为谋乱计。
谢渊察桓与崇交结,知初上《复立十策》之初心已乖,复立桓帝非但不能安社稷,反将启乱阶,乃罢复立之议,奏请代宗严南宫门禁,令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密录桓、崇往来踪迹;又令理刑院左理刑周敦核查镇刑司旧档,搜崇结党之证,专以《大吴律?宫卫篇》《谋逆篇》控局,防其生变。
时人谓之“青漠遗策之变”
。
案此变之枢,在“公心”
与“私念”
之背离:谢渊初谋复立,本为社稷计,欲借桓之正统弭乱、固国本;萧桓反假“复立”
之名,结党营私,视新政为仇、视社稷为私器;石崇则挟私怨,假桓之望谋复旧权。
三人交结,公私倒置,嫌隙日深,遂为日后南宫谋变之潜因。
此非独一人之失,亦见成武初朝局之艰——旧党未清,勋贵握私,旧帝怀怨,直臣行权,四者交织,乱萌遂生。
青漠败后策谋兴,欲借旧威定帝京。
谢郎沥胆陈十事,桓帝私心暗结盟。
崇借旧司藏祸计,渊凭律法断奸萌。
非关权斗非关怨,只缘社稷重私情。
兵部衙署的案上,摊着一册泛黄的奏疏,封皮题着“复立十策”
四字,是谢渊当年青漠堡之败后所拟。
他指尖抚过纸页,墨迹已淡,却仍能辨出当年的遒劲——那是青漠堡战败的第三个月,京营残兵未整,瓦剌仍窥边,朝中文臣或主南迁、或主立新帝,谢渊独排众议,写下这十条策,力请迎萧桓归京复位。
“第一条,遣玄夜卫赴青漠堡,清查战败诸将罪责,以正军法;第二条,令户部尚书刘焕拨粮饷,安抚京营残卒,整饬军备;第三条,诏告宗室,言桓帝虽被俘,仍为大吴正统,以安宗室心……”
谢渊轻声念着,目光落在“第八条,令镇刑司暂归玄夜卫统辖,清查旧党余孽,防其借败乱政”
上,指尖微微一顿——当年他设此条,是为防石迁、石崇父子作乱,却没料到,后来萧桓竟会借石崇的旧党势力,反过来对付他。
青漠堡之败,萧桓被俘瓦剌,京营精锐尽失,是谢渊以兵部侍郎之职,临危受命,调边军、募义勇,死守京师,才挡住瓦剌;也是谢渊力劝成武(萧栎),以“社稷为重,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