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4章 边屯代伐承元兴军自耕粮免岁荒(6 / 9)

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

谢太保议宗藩,用的是神武帝的训;议边防,承的是元兴帝的精神;议水利,引的是元兴朝的例——每一条都有祖制或前例为据,却又能改旧法的弊端,既不违祖,又能革弊,朝野上下,无人能挑出错来。”

萧栎又拿起《边军屯田制》,指着“边军自给、民负减轻”

的字句:“他这哪是在推新政,是在为朕分忧,为百姓解困啊!

边军缺粮,他搞屯田;民夫逃亡,他请官供口粮;宗室奢靡,他限禄——每一条都说到了点子上,每一条都为了‘安天下’。”

“臣听说,谢太保的门生问他‘重祖制何以改旧法’,他答‘祖宗创法为安天下,非困天下’。”

次辅补充道,“这句话说得好啊!

祖制不是死的,是活的,活在‘安天下’的精义里。

谢太保引祖制如持盾,别人攻他‘违祖’,他就用祖训挡回去;改旧法如挥矛,见弊就破,毫不迟疑——这盾矛,都是为了社稷,为了天下。”

萧栎闻言,哈哈大笑:“说得好!

‘引祖制如持盾,改旧法如挥矛’,这话说到朕心坎里了!

传朕旨意,谢渊所拟新法十卷,着六部九卿即刻商议,十日内向朕奏报商议结果,无异议者,载入《大吴会典》,全国推行;赏谢渊银千两、缎百匹,以彰其功!”

新法推行一月后,玄夜卫指挥使送来《言路成效密报》,上面记着:“言官共奏事三十起,其中贪腐案十起(地方官八人、京官两人),皆有实证,已交理刑院审讯;民生案十五起(水利、粮价、徭役),已转户部、工部处理;边防案五起(边军缺衣、荒田开垦),已转兵部处理。

百姓上访者较上月减少七成,苏州、松江等地百姓,还送了‘言路通、弊案除’的牌匾到御史台。”

谢渊接过密报,翻至贪腐案部分,见“苏州知府贪腐万两,已革职抄家,漕粮亏空已补足”

的字样,心中稍安——言路一开,果然弊案难藏。

他即刻将密报呈给萧栎,萧栎看后笑道:“朕就知道,谢卿开言路是对的!

以前言官不敢奏,弊案越积越多;现在言官敢奏、会奏,弊案很快就处理了,百姓自然上访少了。”
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,这只是开始,后续还需监督言官,防他们‘有实据不奏’或‘无实据妄奏’,确保言路一直通畅。”

萧栎点头:“朕准你派玄夜卫监督言官,若有违规者,即时处置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同期,边军副总兵送来《屯田奏报》,是用边关的粗纸写的,字迹带着欣喜:“三万边军已开垦荒田五千亩,麦种已播下,长势良好;神机营五千人已抵边,携带火器百门,瓦剌骑兵见我军有备,已后退百里;民夫已迁往边地百户,开垦荒田千亩,预计明年夏可与边军一同收粮。

士卒每日能吃上两顿干饭,体力渐复,操练时呼声震天,再无眩晕者。”

谢渊阅后,即刻命人从江南调运农具两千套、耕牛百头,送往边地,还附信叮嘱副总兵:“务必派农官每日巡查麦田,若有病虫害,即时防治;民夫初到边地,需妥善安置住处,分过冬棉衣,不可让他们受冻。”

江南水利那边,户部吏员也送来《口粮放记录》,上面每日都记着:“民夫五千人,今日放米九石(每人二升)、面四石五斗(每人半斤),无一人缺席,无一人投诉克扣;工期已完成三成,运河决堤处已修补完毕,正在加固堤坝。”

记录旁还附了民夫的留言,是吏员抄录的:“某民夫说‘官给口粮,不用饿肚子做工,比在家还强,愿意多干些活’;某民夫说‘感谢陛下体恤,定好好做工,让运河早日通航,好运粮到边地’。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