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4章 严定米标堵邪径三方核验除奸弊热血护仓稊(3 / 7)

/p>

沈毅出第十日,玄夜卫江南分司送来密信:“沈经历已混入苏州漕运码头,化名‘沈老板’,以‘购米售边’为由接触漕官,近日与苏州漕运同知王显有往来,王显似有松口之意。”

谢渊展开密信,指尖划过“王显”

二字——此人是刘焕的同乡,去年漕粮亏空案时曾被牵连,却因刘焕包庇未受处置,如今仍是苏州漕运的实权官,沈毅接触他,无异于与虎谋皮。

他即刻回信:“嘱沈毅勿急,先探王显贪腐证据,再寻掺假实据,若王显设局,可假意应承,待获取米样后即刻脱身。”

信送出后,谢渊仍坐立难安——官绅勾结多年,怎会轻易松口?王显的“松口”

,怕是诱沈毅入局的陷阱。

果不其然,三日后江南分司再传密报:“王显约沈毅于苏州画舫见面,言‘可供应上好漕米’,实则埋伏了漕卒,欲查沈毅身份。

沈毅察觉不对,借‘如厕’脱身,途中获暗哨接应,未暴露身份,但未能取到米样。”

谢渊捏紧密报,指节泛白——官绅的警惕性远预期,微服查探,比他想的更凶险。

他召来张启主事,取来《江南漕运官册》,翻到王显的条目:“王显,元兴二十八年任苏州漕运同知,曾因掺次米被弹劾,刘焕力保免罪。”

谢渊指尖点在“掺次米”

三字上:“张启,你整理元兴朝以来江南漕官掺假的弹劾案,附在密报后,若沈毅需佐证,可随时调阅。”

张启躬身道:“大人放心,属下定将案册整理妥当,随时待命。”

沈毅出第十五日,衙署外传来轻叩声,是乔装成粮商的沈毅——他身着粗布长衫,肩上扛着一个布囊,脸上沾着些许尘土,眼神却亮得很。

“大人,末将幸不辱命,带回密报三卷、米样两囊。”

沈毅躬身行礼,将布囊放在案上,里面传出米粒碰撞的轻响。

谢渊屏退左右,亲手打开布囊:两袋米分明,一袋是“掺假漕米”

,与京中收到的一致,混着沙粒霉点;另一袋是“私换的好米”

,颗粒饱满,竟与元兴朝的样本相差无几。

“这好米是从何处得来?”

谢渊的声音带着急切,指尖捻过好米,能觉出米质的上乘——官绅竟把这么好的米私换出售,用次米充数,何其狠心。

沈毅取出密报,展开在案上:“大人,末将脱身王显陷阱后,假意离开苏州,实则躲在松江码头附近的粮栈。

三日前,见吴郡堂的徐绅(徐阶之子)与松江漕运通判李达私会,两人议定‘每船漕米掺次米三成,好米由徐绅售往杭州,银利分三成与李达,再送一成与刘焕’。

末将趁夜潜入李达的粮仓,取了这袋好米与掺假漕米,还抄录了他们的‘分利账册’。”

密报上附着一张小字条,是分利账册的摘抄:“苏州码头分银五千两,松江码头分银三千两,送户部刘尚书一千两”

,字迹潦草,却是实打实的罪证。

谢渊反复翻看密报,米样的霉味与好米的清香混在一起,像极了官绅的虚伪与贪婪。

“徐绅、李达、刘焕……竟连成一线。”

他的声音沉得像浸了冰,指尖在密报的“送刘尚书一千两”

上停顿——刘焕竟还在贪腐,漕粮亏空案的处置,竟没让他收敛半分。

“沈经历,你在松江码头,可曾见漕官如何核验米质?”

谢渊忽然问道,他知道,若没有核验官员的包庇,掺假漕米绝过不了关。

沈毅点头:“末将见过,李达让手下漕卒‘走马观花’验米,只看表面,不翻底层,遇到户部派来的核验官,便送上银两,核验官便在‘米质合格’上签字,官官相护,根本无人较真。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