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武拿起一份记录,“这是各营将领的签到簿,今日没有一人缺席,连之前常请假的几名勋贵将领,都全程在场督练,效果很好。”
岳谦站在帐篷门口,望着外面的士卒,士卒们正在营寨外唱歌,歌词是谢渊编的:“练强兵,守京师,打瓦剌,保家国!”
歌声响亮,传遍整个校场。
“大人,”
岳谦转身道,“士卒们都盼着明日早朝能赢,不让勋贵毁了操练,他们说,这是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兵,不是勋贵的私奴。”
谢渊走到帐篷门口,听着士卒们的歌声,心中涌起一股灼热的力量——有这么多士卒支持,有同僚们的帮助,还有鲁王的理解,明日的早朝,他一定能赢。
“明日早朝,”
谢渊看着众人,眼神坚定,“李嵩弹劾时,我先呈操练记录,证明改革有成效;秦飞呈他受贿的证据,证明他是被勋贵收买;岳将军你作证,说操练是为了边防,士卒们都支持;杨侍郎你准备好《大吴会典》,若李嵩说我滥用军法,你便引会典反驳。
我们各司其职,定能挫败勋贵的阴谋!”
众人齐声应道:“遵令!”
帐篷外的歌声越来越响,像一曲改革的赞歌,回荡在京城的上空。
酉时初刻,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团营校场上,把十万士卒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操练结束,士卒们列队返回营寨,脚步声整齐划一,没有一人喧哗。
谢渊留在高台上,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,甲胄上的汗水反射着金光,像一片流动的铠甲海洋。
岳谦在检查兵器库,他拿着一本《兵器登记簿》,逐一核对佛郎机炮、长枪、马刀的数量,确保明日操练的兵器完好无损。
“大人,”
岳谦喊道,“兵器都没问题,炮药也充足,明日可以进行实战演练。”
谢渊点点头,走到校场中央,脚下的黄土还带着操练的温度。
他弯腰抓起一把土,土粒从指缝间滑落,带着淡淡的硝烟味——这是操练留下的痕迹,是改革的痕迹。
李忠端来一碗热粥,粥里放了些青菜,是营中炊事兵特意做的。
“大人,您忙了一天,吃点东西歇息吧。
明日早朝,还要应对李嵩的弹劾呢。”
谢渊接过粥碗,温热的粥水滑入腹中,驱散了一天的疲惫。
“李忠,”
谢渊问道,“士卒们的情绪怎么样?有没有人怕勋贵报复?”
李忠笑道:“大人放心,士卒们都不怕!
他们说,有大人在,有军法在,勋贵不敢怎么样。
刚才还有老卒说,就算勋贵报复,他们也愿意跟着大人练下去,总比以前当私奴强。”
谢渊心中感动,他知道,士卒们的信任是他最大的底气。
离开校场时,暮色已经降临,营寨里亮起了灯笼,一盏盏灯笼连成一片,像星星落在地上。
远处京城的灯火也渐渐亮起,与营寨的灯笼交相辉映。
谢渊骑在马上,耳边还回响着士卒们的歌声,眼前浮现出明日早朝的场景——他仿佛看到李嵩被证据揭穿时的慌乱,看到陛下震怒的表情,看到勋贵们失望的眼神,更看到操练继续进行,团营越来越强,最终打退瓦剌,守住京师。
回到兵部衙署,谢渊连夜整理明日要呈给陛下的奏疏,把操练记录、考核图表、李嵩受贿证据都整理好,用锦盒装好。
案上的烛火跳动着,映着他专注的脸庞,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,他才放下笔,揉了揉酸的手腕。
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,“咚——咚——”
,卯时到了,新的一天开始了,一场决定改革命运的早朝,即将拉开帷幕。
片尾
次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