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3章 忠臣持铁律锋芒触权纲(2 / 6)

p>

萧栎接过奏折,先翻开李嵩的弹劾折——上面用小楷写着“谢渊兼掌兵部与御史台,凡弹劾勋贵者,多由其授意,恐有‘借监察之名,行排除异己之实’”

,还附了份“谢渊举荐边军将领任职京营”

的名单,暗指其“结党营私”

再看王瑾的折,则以“礼制”

为由,说谢渊“杖责定国公世子时,未先奏请陛下,有‘擅用军法’之嫌”

最后翻玄夜卫密报,上面写着“宣府卫副总兵李默近日致信谢渊,言‘边军唯大人马是瞻’”

萧栎将奏折扔在棋坪旁,指尖在膝上轻轻敲击——这些“罪证”

,若细究皆有破绽:弹劾勋贵是御史台本职,举荐边将是因他们有战功,“擅用军法”

是因当时御驾亲临,需当场正纲纪。

可他更清楚,李嵩与王瑾背后是勋贵集团,他们要的不是“治罪谢渊”

,而是逼他收回谢渊的权,若他不表态,这些“破绽”

便会被无限放大,甚至传至宗室亲王耳中,引更大的动荡。

风渐渐紧了,紫藤花簌簌落下,有的粘在棋坪上,有的落在萧栎的衣袖上。

他抬手拂去花瓣,忽然问道:“李德全,你还记得永熙帝在位时,如何待岳峰吗?”

李德全一怔,随即回道:“岳将军是忠勇之臣,守边十年,战死沙场,永熙帝追封他为‘镇国公’,还让其子岳谦袭了都督同知的职。”

“可你知道,永熙帝临终前,曾对我言‘岳峰虽忠,其部曲太盛,若其子不能制,需分步削其兵权’吗?”

萧栎的声音带着一丝怅然,“帝王用人,如弈棋,既要用其能破局,又要防其反噬。

谢渊如今的势头,比当年岳峰更盛——他掌军政,京营与边军多是其举荐的将领;他掌监察,勋贵百官皆惧其弹劾;连士卒都高呼其名,你说,朕能不忧吗?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李德全这才明白,帝王的顾虑从来不是“忠与不忠”

,而是“权与权”

的平衡。

他不敢接话,只垂着头,听萧栎继续说:“前日谢渊奏请‘将团营老卒抚恤银提高三成’,户部刘焕说国库不足,他竟直接带着边军战功册去户部,逼刘焕拨银——刘焕虽与魏国公有姻亲,可谢渊此举,也太不给六部留余地了。”

萧栎捏起一枚白子,却没落下,“他以为凭‘军法’‘战功’便能畅行无阻,却忘了,朝堂不是校场,勋贵不是士卒,朕也不是只能听他一人之言的君主。”

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匆匆赶来,躬身道:“陛下,京营传来消息,谢大人今日操练时,又斩了两名私吞军饷的小旗,还说‘日后凡犯军法者,无论官职大小,皆按律处置’,京营士卒都很振奋,可……”

他顿了顿,压低声音,“英国公、定国公已在府中召集旧部,说‘谢渊如此苛待,恐要对勋贵赶尽杀绝’,似有异动。”

萧栎的手指猛地攥紧了白子,指节泛白。

他最担心的事还是生了:谢渊的“铁腕”

虽能整军,却也把勋贵逼到了绝境,若他们真的联合起来,以“清君侧”

为名闹事,京营虽已整训,却未必能立刻压制;更遑论鲁王、蜀王若被煽动,递上“宗室安危”

的折子,他便要陷入“保谢渊”

还是“安勋贵宗室”

的两难。

“周显,你派人去谢府传朕的口谕,”

萧栎终于落下白子,堵住了“卧槽马”

的退路,“明日起,团营军法处置需先奏报兵部,再由兵部转奏朕,不可再擅自决断;另外,让他将御史台的弹劾权暂交御史中丞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