‘忠勇校尉’之职,家属赏银五十两,立碑纪念。”
萧栎点头:“准奏。
萧明、李达等人即刻削职夺爵,杖责后流放辽东;萧策降为侯爵,李嵩降为吏部侍郎;阵亡士卒按谢卿所言追赠抚恤,由礼部负责立碑事宜。”
“陛下圣明!”
谢渊躬身行礼,心中一块大石落地。
离开乾清宫,萧策拦住谢渊,眼中满是怨毒:“谢渊,你等着,我不会放过你的!”
谢渊淡淡道:“定国公,若你再纵容子弟作恶,下次便不是降爵那么简单了。”
说罢,转身离去。
回到御史台,谢渊立刻命人落实阵亡士卒的抚恤事宜。
几日后,“德胜门阵亡将士碑”
在德胜门城楼西侧落成,两百余名士卒的姓名赫然其上。
谢渊亲自为石碑揭幕,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,眼中含泪——这些无名英雄,终于得以名留青史。
揭幕仪式上,一名老妇抱着儿子的牌位,跪在碑前痛哭:“儿啊,你为国捐躯,终于有人记得你了!”
谢渊走上前,扶起老妇,沉声道:“老夫人放心,大吴不会忘记任何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。”
此时,杨武走到谢渊身边,低声道:“大人,秦飞查到,萧策暗中联络石迁旧部,欲捏造证据构陷您。”
谢渊眼中闪过一丝寒芒:“让他来。
我身正不怕影子斜,若他敢构陷,我定让他身败名裂。”
他知道,这场为无名士卒正名的斗争尚未结束,但他已做好准备——为了公道,为了那些逝去的生命,他会一直战斗下去。
萧策的构陷来得比预想中更快。
三日后,一份匿名弹劾疏出现在萧栎的御案上,称谢渊“与瓦剌暗中勾结,收受瓦剌贿赂,故意压低勋贵子弟战功”
,疏中还附了一封“谢渊与瓦剌使者的往来书信”
。
萧栎看过弹劾疏后,虽有疑虑,但并未立刻处置谢渊,而是将他召入宫中询问:“谢卿,这份弹劾疏所言是否属实?”
谢渊接过弹劾疏,仔细一看便知是伪造——书信上的字迹虽与他相似,却缺少他独有的笔锋,且瓦剌使者的落款日期,他正在宣府卫巡查防务,根本不可能与使者见面。
他躬身道:“陛下,此乃伪造之证。
臣可请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勘验字迹与印鉴,证明清白;同时,宣府卫总兵与副总兵李默均可作证,弹劾疏落款当日,臣正在宣府卫,未与瓦剌使者见面。”
萧栎点头:“传张启、李默入殿。”
张启勘验后,奏道:“陛下,书信上的字迹乃模仿谢大人所写,笔锋僵硬,与谢大人的真迹有明显区别;印鉴也是伪造的,边缘有明显的刻痕。”
李默也道:“陛下,弹劾疏落款当日,谢大人正在宣府卫与臣商议边境布防,确未与瓦剌使者见面,宣府卫的将领均可作证。”
铁证面前,萧栎明白了这是一场构陷。
他怒声道:“查!
立刻查明是谁伪造弹劾疏,构陷大臣!”
谢渊道:“陛下,臣怀疑此事与萧策有关。
他前几日曾威胁臣,且石迁旧部与勋贵集团素有往来,很可能是他勾结石迁旧部伪造的证据。”
萧栎道:“秦飞,命你率玄夜卫即刻搜查萧策府中,若有伪造证据的痕迹,立刻将其拿下!”
秦飞领旨而去。
不到一个时辰,秦飞便返回宫中,奏道:“陛下,在萧策府中搜出了伪造书信的底稿、刻制假印鉴的工具,还有他与石迁旧部的往来书信,证实是他勾结石迁旧部伪造证据,构陷谢大人。”
萧栎震怒不已:“萧策屡教不改,竟敢构陷大臣、勾结石逆旧部,罪该万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