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三人领命而去。
谢渊看着窗外,心中清楚——此次核查必然阻力重重。
果不其然,次日清晨,就有勋贵托人送来黄金千两,希望谢渊“手下留情”
;李嵩也派人送来书信,称“勋贵乃国之柱石,若严惩其子弟,恐动摇根基”
。
谢渊将黄金封存,书信焚毁,丝毫未动。
第三日,秦飞送来密报:“大人,萧明已暗中联络十余名勋贵子弟,准备联名弹劾您‘苛待勋贵、滥用职权’;李达则伪造战报,称‘率军解救被围粮草队’,实则当时他正在京中饮酒作乐。”
谢渊接过密报,冷笑一声:“让他们弹刻。
李达的伪证,你可有证据?”
“有,”
秦飞递上一份酒楼的账单,“李达饮酒当日,有酒楼掌柜与伙计可以作证,账单上还有他的亲笔签名。”
谢渊将账单收好:“很好。
你继续监视他们的动向,一旦找到更多证据,立刻向我禀报。”
与此同时,李默也带来了好消息:“大人,经过核查,我们找到了两百余名无名士卒的姓名与籍贯,其中有一百五十人家属仍在,只是因路途遥远、消息闭塞,尚未申领抚恤。”
谢渊心中一暖:“好!
你立刻派人前往各地,通知家属前来京师申领抚恤,所有费用由兵部承担。
另外,为这些士卒立一块‘德胜门阵亡将士碑’,将他们的姓名刻在碑上,供后人祭拜。”
杨武也呈上了比对结果:“大人,吏部呈报的一等功名单中,有二十三人属虚报,其中十五人是勋贵子弟,八人是文官亲信;末等功中,有五十余名士卒功绩被低估,应当晋升为二等功。”
谢渊看着核查结果,眼中怒火更盛:“这些人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冒功!
杨武,你将虚报人员名单整理成册,准备呈给陛下。”
就在此时,御史台主事进来禀报:“大人,定国公萧策、吏部尚书李嵩等人已在宫门外联名弹劾您,称您‘故意刁难勋贵、延误功赏’。”
谢渊起身道:“知道了。
我这就入宫见陛下。”
他知道,一场新的博弈即将开始,但他无所畏惧——他手中握有确凿证据,更有萧栎的支持,定能为阵亡士卒讨回公道。
乾清宫内,萧策、李嵩等二十余名官员正跪在地上,齐声弹劾谢渊:“陛下,谢渊借核查战功之名,刁难勋贵子弟,延误功赏放,恐寒了群臣之心,恳请陛下严惩谢渊!”
萧栎坐在龙椅上,脸色阴沉,未一言。
见谢渊进来,萧策立刻道:“谢渊,你可知罪?”
谢渊躬身行礼,随即取出核查证据,高举过头顶:“陛下,臣不仅无罪,反而查清了大量冒功之事。
此乃萧明伪造战功的证据,有酒楼账单与伙计证词为证;此乃李达虚报‘解救粮草队’的证据,当时他正在京中饮酒;此乃吏部虚报的二十三名一等功人员名单,皆有实证可查!”
萧栎接过证据,一一翻看,脸色越来越沉。
萧策、李嵩等人见状,吓得浑身抖,再也不敢说话。
萧栎将证据摔在地上,厉声喝道:“萧策、李嵩,你们好大的胆子!
竟敢纵容子弟冒功,欺君罔上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萧策、李嵩连忙磕头:“陛下饶命!
臣一时糊涂,才纵容子弟,求陛下从轻落!”
谢渊上前一步:“陛下,按《大吴律?军律》,冒领军功者,削职夺爵,杖责三十;纵容者,降职两级,罚俸一年。
萧明、李达等人当削职夺爵,萧策、李嵩等人当降职罚俸。
同时,应为德胜门阵亡的两百余名士卒追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