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3章 功章岂容宵小窃军饷何堪蠹吏残(4 / 8)

山呼万岁。

庆功宴的气氛已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肃杀的威严。

萧栎举起酒樽,对谢渊道:“谢卿,今日若非你力排众议,揭出贪腐之弊,朕险些错赏奸佞,寒了将士之心。

这杯酒,朕敬你!”

谢渊躬身接过酒樽,一饮而尽。

辛辣的酒液此刻却多了几分醇厚——这不是庆功的酒,而是公道的酒。

他看着萧栎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——帝王虽有猜忌,却终究明辨是非,这便是大吴的幸事,也是百姓的幸事。

宴罢离殿时,夜色已深。

奉天殿外的宫灯映着长长的宫道,谢渊独自走着,官袍的下摆扫过石阶上的残雪,出“簌簌”

的声响。

周显快步追了上来:“谢大人,李嵩、张毅的党羽已控制大半,此次彻查,可一举清除旧党残余。”

谢渊点点头:“务必查清每一笔贪腐款项的去向,不能让任何一个奸佞逃脱惩处。”

他顿了顿,又道,“宣府卫的抚恤要尽快落实,不能让士卒们流血又流泪。”

“大人放心,属下已命人去办。”

周显答道,眼中满是敬佩,“今日大人在宴上的胆识,属下佩服。”

谢渊苦笑一声:“我并非有胆识,只是不能眼睁睁看着将士们的性命被贪腐之徒践踏。”

他抬头望向夜空,繁星点点,像极了宣府卫战场上的火把。

他想起李默信中说的“士卒们虽苦,却仍愿为大吴死战”

,心中便有了沉甸甸的责任——朝堂的清明,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旧党虽除,新的贪腐仍可能滋生,他必须时刻警惕,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公道。

回到府中,谢渊没有歇息,而是连夜起草《整肃吏治疏》,提出“军器监造需兵部与御史台联合勘验”

“粮草调度需户部与边卫双向核对”

等六条建议,旨在从制度上杜绝贪腐。

他知道,只有完善的制度,才能真正守住纲纪,而非仅靠个人的胆识与帝王的明察。

烛火下,他的身影在纸上投下长长的剪影,笔尖划过纸面,出“沙沙”

的声响。

每一个字,都凝聚着他对大吴的忠诚,对百姓的牵挂。

他想起永熙帝的教诲:“为官者,当以公道为心,以百姓为念,纵是孤身一人,也要守住底线。”

今日他做到了,明日,后天,乃至余生,他都将坚守下去。

窗外的夜色渐浓,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。

谢渊放下笔,揉了揉酸的手腕,目光落在案上的密报与书信上。

这些纸页上的字迹,有弹劾的严厉,有申诉的恳切,更有将士的血泪。

他知道,这便是他的使命——以孤臣之身,擎起公道之剑,护朝堂清明,护百姓安宁。

庆功宴虽已结束,但他的战斗,才刚刚开始。

旧党残余虽除,新的挑战仍在前方,但他无所畏惧——因为他的心中,装着前线的火把,装着百姓的期盼,装着大吴的江山。

只要这颗心还在跳动,他就会一直站下去,站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,守护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公道与纲纪。

联合办案的文书在御案上搁置了两日,谢渊知道,这是萧栎在权衡——既要肃清贪腐,又要避免牵动太多文官,引朝堂动荡。

第三日清晨,他带着御史台拟好的《办案规制疏》入宫,疏中明确“刑部主审案情、玄夜卫主缉捕、御史台主监督”

,三部门各司其职,互不干涉,又相互牵制,可防“专权滥刑”

之弊。

乾清宫内,萧栎正看着李嵩旧部递上的《保李尚书疏》,见谢渊进来,便将疏稿推到一旁:“谢卿的疏,朕看过了。

三部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