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3章 功章岂容宵小窃军饷何堪蠹吏残(5 / 8)

门协同,确是稳妥之法,只是……会不会太慢?”
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,贪腐案最忌急躁。

若求快而略过证据核验,易生冤狱,反而寒了人心。

臣已命御史台派三名御史分驻刑部、玄夜卫、诏狱署,每日核对供词与证据,确保每一笔贪腐款项都有迹可寻,每一名涉案官员都罪证确凿。”

他刻意提及“证据核验”

,正是摸准了萧栎“既肃贪又稳局”

的心思——帝王怕的从不是办案慢,而是办错案、办漏案。

萧栎点头:“准奏。

但需给个期限,一月之内,务必查清主犯,从犯可酌情从轻,以安人心。”

谢渊领旨退出,刚到宫门口,就见刑部侍郎刘景等候在此,神色凝重:“谢大人,李嵩在狱中拒不招认同党,还说……还说要见陛下,有‘军国秘事’禀报。”

谢渊脚步一顿。

他知道,李嵩这是想拖延时间,等待旧党残余活动。

“不必见陛下。”

谢渊语气冷淡,“你去狱中告诉他,若招出同党及贪腐款项去向,可免其家人连坐;若顽抗到底,抄没家产时,其子孙将入奴籍,永不得为官。”

这是他从《大吴律?刑律》中找到的条款,既合法度,又能击中李嵩“保家族”

的软肋。

刘景领命而去。

谢渊站在宫门前,望着远处的御史台衙署,心中清楚:旧党盘根错节,李嵩只是冰山一角,此次办案,既要拔起这根主根,又不能搅动整个官场根基,分寸的拿捏,比办案本身更难。

他召来御史台主事,命其即刻整理李嵩任吏部尚书期间的官员任免档案——那些“非正常晋升”

的官员,定是李嵩的同党,这便是最好的突破口。

处理完办案的事,谢渊直奔户部衙署。

宣府卫的抚恤银与军器补造款,户部迟迟未拨,刘焕以“国库空虚”

为由推脱,实则是怕得罪李嵩旧部——户部侍郎陈忠便是李嵩举荐,此刻正暗中阻挠拨款。

户部大堂内,刘焕正与陈忠核对账目,见谢渊进来,二人皆起身行礼。

谢渊不绕弯子,直接取出萧栎的拨款圣旨:“刘尚书,宣府卫抚恤银三万两、军器补造银五万两,陛下已准,今日需拨付到位。”

刘焕面露难色:“谢大人,国库现存银不足十万两,还要预留边军粮饷,实在……”

“不足?”

谢渊打断他,从袖中取出《国库收支账册》副本——这是他命御史台核查的结果,“上月盐税入库四万两,江南漕粮折银六万两,合计十万两,何来不足?陈侍郎,你来说说,这四万两盐税,为何未入国库正账?”

陈忠脸色骤变,支吾道:“是……是暂存府库,待核查后再入正账。”

“核查?”

谢渊冷笑,“核查了半月,还未查清?我看是想挪用给李嵩旧部填补亏空吧。”

他将账册副本拍在案上,“今日午时前,若款项不到位,我便奏请陛下,将你二人交御史台查问‘阻挠抚恤、延误军需’之罪!”

刘焕见谢渊动了真格,又有账册为证,不敢再拖延,连忙命人拨款。

谢渊看着银子装车运走,心中稍松——抚恤银早一日送到,宣府的士卒就能早一日换上暖衣;军器款早一日到位,工部就能早一日赶造火器,边防就多一分安稳。

回到府中,杨武递上一封李默的回信,信中写道:“士卒闻抚恤银将到,皆欢呼雀跃,愿再为大吴死战。

前日演练,新到的佛郎机炮精准有力,将士们都说,这是谢大人为我们争来的‘底气’。”

谢渊读着信,眼眶微微热——他所做的一切,不为功名,不为权位,只为这一句“底气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