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1章 许言归驾三车备强索罢兵一纸盟(3 / 5)

同、宣府,是大吴的边地,也绝不能割。

他若真有诚意,便该放了被俘的边军,撤兵回漠北,而非用归京来诱朕背叛祖宗、背叛百姓。”

使者脸色骤变,收起了轻蔑,语气变得急切:“太上皇,您可想清楚!

南朝新帝未必愿您归京,李尚书说了,您若不归,这南宫就是您的葬身之地!”

萧桓冷笑一声,目光望向殿外——廊下的玄夜卫侍卫正假装巡视,却时不时朝殿内张望,显是在等使者的消息,好向李嵩复命。

他想起秦飞密报里写的“李嵩门生私通瓦剌细作,传递边军操练情报”

,如今看来,李嵩不仅通敌,还想借也先的手,逼他写下罢兵诏,好坐收“外患平、内权稳”

的渔利,其心之毒,比也先更甚。

使者见利诱威逼都无用,便换了副“恳切”

的模样,从怀中掏出另一张纸,是也先亲笔写的“保证书”

,盖着瓦剌的印信:“太师说了,只要您写了罢兵诏,割了边地,不仅送您归京,还会助您重掌朝政,让新帝把皇位还给您。

李尚书也会在南朝帮您,到时候您还是大吴的皇帝,不比在这南宫里受苦强?”

萧桓拿起“保证书”

,指尖触到印信的纹路,想起被俘瓦剌时的日子——也先也曾许他“若降,便封你为‘漠北王’”

,那时他虽身陷敌营,却仍未点头,如今怎能因南宫的困苦,就忘了当年的骨气?

他将“保证书”

扔回给使者,声音陡然提高,震得殿内的残烛都颤了颤:“也先的话,朕不信;李嵩的承诺,朕更不信!

当年他在山西纵容门生囤粮害民,朕饶了他;如今他通敌叛国,还想诱朕同流合污,真是痴心妄想!

你告诉也先,大吴的边军不会因一纸假诏就罢兵,大吴的百姓也不会容忍外敌占我土地;你再告诉李嵩,他的所作所为,朕都记着,待北伐胜利,朕归京之日,便是他伏法之时!”

使者被萧桓的气势震慑,后退一步,撞到案角,打翻了案上的粥碗,稀粥洒在青砖上,溅起细小的水花。

殿外的玄夜卫侍卫听到动静,推门进来,却不是来护驾,而是朝使者使眼色,让他赶紧脱身。

萧桓见状,心中更明——李嵩党羽早已与也先勾结,连玄夜卫的侍卫都成了他们的爪牙,若今日稍软,不仅自己会成千古罪人,大吴的社稷也会毁于一旦。

他起身走到使者面前,目光如炬,声音带着边军将士特有的悍气:“你现在就滚出南宫!

若再敢提‘罢兵诏’‘割地’,朕便以‘通敌叛国’之罪,亲手斩了你!”

说着,他伸手按在案上的镇纸——那是永熙帝遗下的和田玉镇纸,虽不是兵器,却透着股威慑力。

使者见状,不敢再纠缠,捡起地上的“承诺文书”

,狼狈地退出殿外,玄夜卫侍卫也跟着退去,关门时还狠狠瞪了萧桓一眼,显是怕他坏了李嵩与也先的好事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殿内恢复了寂静,只剩下洒在地上的稀粥,散着淡淡的米香,与空气中的潮气混在一起,透着股悲凉。

萧桓走到案前,捡起被打翻的粥碗,指尖触到碗沿的缺口,想起小太监偷偷匀米给他的模样,想起京师将士吃野菜的日子,心中满是愧疚——若不是他当年轻信李嵩,怎会被俘瓦剌,怎会让大吴陷入这般困境,怎会让忠良们在前线拼死,自己却在南宫受也先的威逼。

他走到先帝神位前(是他困南宫后,用木板临时刻的元兴帝、永熙帝神主牌),躬身行礼,声音带着哽咽:“列祖列宗在上,儿臣今日拒了也先的诱诏,没写罢兵诏,没割边地,没给大吴丢脸,没给列祖列宗丢脸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