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7章 南宫自囚为苍生兄弟相谈释甲兵(3 / 6)

意:朕自今日起居南宫,暂交天子印玺于礼部侍郎林文保管,待‘君侧’清毕,再议国政;京营、玄夜卫皆听谢渊调遣,不得与萧栎部卒冲突;凡妄议‘帝囚’、挑拨兄弟关系者,以军法论处。”

周显愣住,想再说什么,却见萧桓眼中的决绝,终是躬身应道:“臣遵旨。”

前往南宫的队伍从东华门出,仅十余骑——萧桓只带了四名亲信太监、两名玄夜卫侍卫,未乘御轿,只骑了一匹普通的枣红马。

街道两旁,百姓们躲在门后,偷偷张望,眼神里满是恐慌:有的手中攥着刚分到的救济粮,有的怀里抱着年幼的孩子,生怕再遭战火。

一名老妇从门缝中喊道:“陛下,您不能走啊!

成王的兵来了,您走了,我们怎么办?”

萧桓勒住马,回头望向老妇,声音温和:“老人家放心,朕去南宫,是为了不让将士流血、百姓受苦,很快就会回来的。”

老妇的哭声从门后传来,萧桓的心脏像被揪紧,却仍策马前行。

路过吏部官署时,他看到李嵩的轿子正往城外逃,轿帘被风吹起,露出李嵩惊慌的脸——想来是听到萧栎要“清君侧”

,怕被清算。

萧桓冷笑一声,心中暗忖:萧栎借“清你”

起兵,你却想逃,何其可笑!

行至半途,一名玄夜卫哨探策马赶来,递上一封密信:“陛下,谢太保从西郊送来的信。”

萧桓拆开,信中谢渊写道:“萧栎部将多有观望者,臣已令秦飞联络其军中旧部,晓以大义;陛下居南宫,需保重安全,臣必阻内战,护社稷安稳。”

萧桓握紧信纸,心中稍安——有谢渊在,至少能避免最坏的结果。

他对哨探道:“替朕谢太保,让他务必以百姓为重,勿拘于君臣之礼。”

南宫位于京师东南隅,久未使用,朱漆宫门早已斑驳,门楼上的“南宫”

二字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。

推开宫门时,“吱呀”

的声响在寂静的庭院中格外刺耳,地面上的杂草长到了膝盖高,廊下的宫灯只剩空壳,蛛网在梁上结得密密麻麻。

侍卫清理出一条通往正殿的路,萧桓走在前面,靴底踩过枯败的落叶,出“咔嚓”

的轻响。

正殿内,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榻、一张缺了腿的案几,案几上积着厚厚的灰尘。

萧桓走到案前,用袖口擦去灰尘,露出案几上的刻痕——是几十年前,一位被废的亲王刻下的“社稷”

二字,刻痕很深,想来是刻时用了全力。

萧桓指尖抚过刻痕,心中感慨:历代帝王,或为权位争得你死我活,或为社稷舍弃一切,自己今日之举,不知会被后世如何评说?

“陛下,”

亲信太监端来一杯温水,声音带着哽咽,“南宫连炭火都没有,夜里会很冷,要不要让内务府送些来?”

萧桓摇头:“不必,朕既自囚,便与寻常百姓无异,何需炭火?”

他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的皇宫方向,那里曾是他处理朝政、与大臣议事的地方,如今却成了权力博弈的焦点。

他想起谢渊曾说“君者,当为百姓遮风挡雨”

,便觉得南宫的寒冷,远不及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暮色渐浓,南宫的庭院里只剩下夕阳的余晖。

萧桓坐在木榻上,闭目养神,却总想起白日的景象:百姓的恐慌、李嵩的逃窜、萧栎檄文中的野心……不知不觉间,竟昏昏睡去。

梦中,南宫的正殿忽然亮了起来,廊下的宫灯重新燃起,梁上的蛛网消失不见,萧栎身着亲王蟒袍,从殿外走来,脸上带着熟悉的笑容,仿佛还是幼时的模样。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