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7章 灵车碾雪兮返我京疆(5 / 8)

年踮着脚指着宣府的位置问:“父,这里就是九边最险的地方吗?”

他当时笑着摸儿子的头:“是险地,但也是家国的屏障,守好这里,就是守好咱们的家。”

如今少年真的守在了那里,却再也回不来了。

“没辜负父的教,没辜负大吴……”

最后几个字,他说得极轻,像怕惊扰了灵位后的魂灵,又像在给自己找一个撑下去的理由。

第二炷香插进香炉时,谢渊的目光落在了供案右侧的青瓷酒杯上。

杯子是谢勉十六岁生辰时他送的,杯身素净,只在杯沿下有一道浅浅的缺口——是少年当年练刀时不小心磕在刀鞘上碰的,当时谢勉还懊恼了好几天,说“杯有缺,就像守土有缝,不吉利”

,他却笑着说“缺处是记,记着要更用心护好该护的”

此刻酒杯里盛着半盏青梅酿,酒色澄黄,是谢勉最爱的口味,每年梅子熟时,少年都会亲手酿上几坛,留一坛给父亲,说“父守京师辛苦,喝这个解乏”

“你说要陪父喝酒,父给你备好了。”

谢渊伸出手,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的缺口,冰凉的瓷面触感透过指尖传来,像触到少年当年带着薄茧的手。

他想起谢勉赴宣府前一晚,两人在书房对坐,少年倒了两杯青梅酿,说“等儿击退瓦剌,就回来陪父喝个够,听父讲京师的事”

,当时他还打趣“怕你回来时,酒都陈透了”

,少年却拍着胸脯说“不会,儿定尽快回来”

如今酒杯里的酒还冒着一点浅淡的酒气,少年的承诺却永远落了空。

“你尝尝,还是你喜欢的甜度,没敢多放糖,怕你嫌腻。”

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目光落在酒杯里晃动的酒液上,仿佛能看到少年笑着举杯的模样。

灵堂外的风卷着雪粒打在窗棂上,出“沙沙”

的声响,像是少年在轻声应和,又像是无声的叹息。

第三炷香刚插稳,礼部侍郎林文便捧着祭文上前,玄色官袍下摆扫过供案下的蒲团,动作轻缓,生怕惊扰了灵前的肃穆。

祭文是用洒金宣纸写的,字是林文亲笔,笔锋庄重,每一个字都透着对忠烈的敬重。

“维德佑七年冬,宣府卫守备谢公勉,忠勇殉国,年二十有一。”

林文的声音刚起,谢渊的手指便下意识地攥紧了身前的素布袍角,指节泛白——“二十有一”

这四个字像一把钝刀,又一次扎进他心里。

他眼前突然闪过谢勉第一次上战场的模样:那年少年刚满十八岁,穿着他亲手为其披的轻甲,站在安定门城头,眼里满是兴奋与坚定,说“父放心,儿定平安回来”

,当时他还拍着儿子的肩说“好,父在城头等你”

,那一次,少年真的平安回来了,还带了一枚缴获的胡兵弯刀,说“父,这是儿的第一份战功”

“公少怀壮志,习兵法,承父志,守边土……”

林文的祭文继续读着,谢渊的目光却落在了供案上的环刀上——那是谢勉从宣府带回来的最后一样东西,刀身卷了七处刃口,刃尖还嵌着一点胡兵的皮肉残渣。

他想起少年当年学刀的模样,总是笨手笨脚地被刀柄磨破手,却从不喊疼,只说“父当年练刀也这样吗?”

他当时笑着点头,心里却疼得紧。

如今这把刀静静地躺在供案上,再也没有少年的手握着它挥向敌阵了。

听到“力竭殉国,尸伏敌堆”

时,谢渊的喉结动了动,眼泪终于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,却死死忍着没掉下来——他是大吴太保,是三军统帅,不能在此时失态,可他也是失去儿子的父亲,这份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