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当年血泪之温;秋月夜夜悬空,常照昔日染血之旗。
呜呼!
城可陷,而忠节不可陷;敌可胜,而民心不可胜。
此辈义士,或为将、或为卒、或为编户之民,无爵禄之荣,无甲胄之厚,然临难不苟,以身殉国——非独守一门,实守大吴之山河;非独尽一死,实尽匹夫之责任。
铭曰:
西直之垣,血痕永镌。
忠魂不泯,护我中原。
奸邪伏法,民心若磐。
千秋万祀,仰此贞坚。
德佑十五年冬勒石
西直门踞京师西北,为畿辅要隘,屏蔽内城。
时朔气厉空,寒侵甲胄;胡尘涨天,蔽日无光,城郭岌岌若倾,大吴之危,系于一垣。
工程之吏,职司城防缮修,却匿城垣朽坏、木梁虫蛀之瑕,缮疏以“砖石坚致、楼橹完固”
欺上,冀避督责而邀功赏;内奸怀异心,阴窃布防舆图,私献胡骑,指陈“西北角楼守卒寡、木梁脆”
,引敌趋隙,冀得敌贿而图苟安。
守将承命御敌,登陴誓众,身先士卒。
然粮饷为小吏私扣,转鬻牟利,士卒日食仅半瓢粟,腹枵作战;所配火炮,多因铸工粗劣、验收不察,辄炸膛,铁屑飞溅,伤卒二十余,军器益匮,守御愈艰。
胡骑乘势以巨炮环轰,声震天地,城砖崩碎如粉,木梁断裂若折。
守将知势不可挽,叹曰:“吾受国恩守此门,城陷则节不可辱!”
遂拔剑自刎于城楼,血溅栏楯,殷红透木,观者无不泣下——非不能奔避,恐负社稷;非不敢苟生,愧对黎元。
炮声未歇,西北角楼轰然崩圮,烟尘蔽日。
俄而侧门骤启,内奸仗剑立门,呼胡骑入,贼众乘隙蜂拥,铁蹄踏地,声若惊雷。
守城士卒虽甲胄破碎、肌骨摧折,犹挥刀拒敌:或断臂持刃,劈敌马足;或腹裂肠出,仍抱敌同仆;甚者啮敌耳鼻,至死不释,街巷间尸积如丘,血溢成渠。
胡骑入城,焚掠无度:官舍民宅,火起如燎,烈焰映夜,照彻城郊;老弱妇孺,多遭屠戮,稚子号啼未绝,已毙于马蹄;百姓号哭之声,彻于里巷,与烽烟相杂,天地为之愁惨。
然当此国难,尚有官吏贪黩无厌:上官纵奸庇恶,纳内奸之贿而缓其案;小吏私扣军饷,肥己囊而饿士卒,致守兵面有菜色,力不能支——民之苦、军之殇,半由敌祸,半由吏奸。
良将闻西直门急,星夜率师驰援,途为胡骑游弋袭扰,转战数合,至则城已陷,唯见火光冲天、尸横遍野,徒恨路迟,扼腕流涕;缇骑(玄夜卫)奉诏捕佞,循迹追查内奸党羽,誓穷其源,无使漏网,凡涉通敌、贪腐者,虽位高亦必拘之,不敢稍纵。
百姓虽无甲兵之备,亦怀守土之心:老叟持锄击贼,虽被刃而不退;壮妇举石掷骑,虽遭逐而不避;稚子怀“大吴社稷”
木牌,伏于断垣后,贼至则抱牌力拒,至死不肯离城——其勇虽微,其志可昭日月。
殉国忠骨未及瘗埋,其魂似仍萦绕城垣,护持故土;而通敌之奸、贪贿之吏,终皆落网,罪证确凿,无从遁辞,或斩于市曹,或囚于诏狱,皆得应有的罚,以谢死难之民、殉节之卒。
至今西直门前,秋月皎洁如初,清辉洒落,犹似照映当年染血之旌旗;道旁古木,枝柯虬劲,若述昔年忠烈之事。
往来行旅,见此遗迹,无不感怀,叹曰:“城可陷,而忠节不可陷;敌可胜,而民心不可胜。
西直门之役,虽惨而益显大吴之魂,足以励后世而振国威。”
城楼的寒风,卷着尘土与枯草,扑在赵承的脸上。
他穿着一身磨得亮的玄铁铠甲,铠甲的左肩处还留着彰义门巷战的刀痕——那是他随李默(从三品,